
在武进区奔牛镇东街的老孟河入运河出口处,有一座单孔独拱石桥——万缘桥。这座重建于光绪四年(1878年)的古桥历经134年的沧桑风雨,至今仍是老孟河东西两岸百姓往来的交通要道,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不过,居住在桥两岸的居民却发现,这座古桥目前的境况堪忧:桥面沉降明显、条石断裂、桥洞内侧渗漏……居民为之吁请加紧维护。
昨天,记者来到万缘桥堍采访。万缘桥始建于南宋,曾被毁过三次,最近一次重建是在清光绪四年。几代都住在桥东的袁老先生告诉记者,相传该桥在清朝被毁后,两岸居民的往来十分不便,是一位书法家用为一万户人家写“缘”字而得的钱重建,故名万缘桥。古桥虽不起眼,却颇具特色:因为桥高坡陡,条石台阶上刻有网格纹防滑;桥顶两侧特制了罕见的吴王靠背式石栏,可容过桥人坐下小憩;桥栏上原本还有4只石狮,因为战火仅剩2只;桥拱南侧,还能看到半副对联“雄震双流看帆指毗陵潮回孟渎”,为这座古桥增添了文化气息。
然而,记者昨天看到,这座省级文保如今确如当地居民所反映,桥西坡道有一处桥面条石严重沉降,凹陷底部的条石与正常条石落差近10厘米;桥顶2个吴王靠背式石栏已经裂成了几块;桥东坡道上也有2处内凹明显,上桥时如果不注意,很容易绊脚。让人奇怪的是,桥东坡道的一侧还建有三四间民房,据附近居民说,这些民房最早是建在桥梁的废墟之上,所以才形成了如今桥房相依的奇景。
袁老先生指着桥洞告诉记者,以前桥洞内根本看不见水渍,“现在只要一下雨,桥洞内侧就会渗水,估计是从桥面上的缝隙进来的。”据他说,前两年曾有相关部门来看过,“说要把桥上的房子拆掉,然后整体维修,后来不知什么原因不了了之了。”
随后,记者来到奔牛镇文化站采访。张副站长介绍,去年镇里曾设立过奔牛老街历史文化开发办公室,也出过一套老街改造总体规划图,“万缘桥估计是要纳入老街的整体规划,将来一并修复。”另据镇文化站工作人员透露,万缘桥迟迟没有修缮,也与拆房修桥耗资大、文物保护技术缺乏等原因有关。
在南京回归建筑环境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所作的奔牛镇历史文化开发规划项目概念性设计图中,记者看到了关于万缘桥的部分内容,包括拆除桥上的建筑、恢复桥的整体性、增添绿化等内容,但不具体。
昨天下午,记者联系上奔牛老街历史文化开发办公室主任高平。据其介绍,去年考虑到大运河拓宽要进行沿岸拆迁,他就向镇领导提出利用这个机会对奔牛老街进行开发,镇领导认同后办公室请了3家公司出方案,“提出了一馆一园、一河一廊、一桥一台的概念,其中的桥就是万缘桥。”高平认为,把万缘桥纳入奔牛老街整体规划中进行保护比较靠谱,可以解决资金、技术等诸多问题。“考虑到老街开发的资金问题,我还专门和武进区一家销售超百亿的集团老总进行了接触,对方也表示有意向进行投资。”遗憾的是,老街开发一事因故搁置,今年3月起高平一直病休,开发办公室也就等于“名存实亡”。
由此看来,万缘桥纳入老街开发进行整体规划,目前依旧是空中楼阁,但这座古桥又真的已经等不起了。武进区文管办黄主任告诉记者,武进区的省级文保单位中,桥梁仅有2座,万缘桥是其中之一,“古桥属国有资产,省、市、区、镇都有修缮义务,我们会尽快派人查看,根据桥梁的实际情况决定是否列入明年初的文物修复申报计划。”
推荐阅读:
黄山:让“百村千幢”延伸“大徽州”
余杭良渚遗址进入申遗“冲刺阶段”
福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初审
赋予古迹群现代意义 解救危机下的“活态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