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宾:
刘思敏:著名文化旅游专家,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庄伟光:广东省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所所长、教授
记者:近日,河南开封将耗资千亿“再造汴京”引起巨大关注,而山西大同一场耗资上百亿元的古城再造计划也从2008年开始。此外,湖南凤凰古城拟投资55亿元动工建设一座完全模仿凤凰古城、名为“烟雨凤凰”的新镇。对此您怎么看?
刘思敏:从理论角度,我支持开封“再造汴京”,从实践角度,我反对大同重建古城。真的需要那么多新修复的古城吗?修复古城必须量力而行,因地制宜。大同是首批24个“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但古城框架早就没有了,历史遗存较少,完整性比平遥古城差远了。大同古城失去的已经失去了,不应该再谋求其完整恢复。而支持开封“再造汴京”,是因为开封是中国六大古都之一,开封相对而言城市化水平不高,恰好可能成为古城旅游开发的后发优势,加之地处中原,文脉贯通,如果有个足够规模的古城,绝对是稀缺资源。且“再造汴京”对开封旅游业转型升级是不错的选择,旅游业甚至可能成为开封经济发展的救星。
庄伟光:这是中国城市化的过快发展,使乡土中国被进入城市中国的必然。如今扩内需、稳增长是地方政府燃眉之急,解决问题唯有靠投资,造城既有政绩又获利,何乐不为呢?但这种“玩命”似的热衷于耗巨资“复古”是否会变成政绩秀或房地产开发秀,是否会造成巨大的浪费,还要经得起考量。
记者:丽江古城在经过改造后成了旅游热点,那么,开封大同等再造古城是否也能赢得游客的认可并获得经济效应?
刘思敏:虽然丽江是在大地震之后原址重建的,但毕竟丽江在震前是一个活着的社区,文化系统是完整的,而开封古城再造的难度大得多。当下中国,古建筑的保护与利用很大程度由旅游推动,古建筑的保护与利用又能极大地促进旅游业的发展。欧洲很多城市都遭到二战摧毁,如今都恢复了中世纪的面貌,中心地带很多都是重建的,如华沙重建复原历史原貌,得到社会舆论的肯定,虽然都是“假古董”,却发挥了真效益。所以,历史文化是一个累积的过程,古城简单复原肯定是不够的,必须充分考虑旅游的功能,其价值才能彰显。修复古城不是简单的商业工程,充分的论证是完全必要的,加上有大同不太成功的案例在前,让人不得不对开封的操盘能力打个问号。所以,我主张开封应先策划、论证好了再上马。开封,可能是中国著名古都在其原址上创造性复建留存给后人的最后机会了,草率不得。
庄伟光:以历史文化元素来开发新的旅游经济效益,借以提高城市知名度,提升市民品味,无可厚非,但真正的古城必须有历史背景和文化底蕴作为支撑。为复古而迁出城市居民,为仿古而大拆现代建筑,从而“强迫性”改变市民的正常生活,这种人为的仿古,难有持久生命力。
记者:保护传统文化、古迹,是否只有再造古城这一种方式?各位有哪些建议?
刘思敏:我国近年出现了一股复建旧街区和仿古建筑的潮流,舆论毁誉参半,其中有不少不伦不类的“假古董”,但也不乏如北京的琉璃厂一条街、成都武侯祠的“锦里”、老成都“宽窄巷子”等好评之作。其实面对现实,中国古建筑界必须脱下“皇帝的新衣”,把对单体文物、单体古建筑的过分关注,转移到对有价值的片区历史风貌的保护、控制与恢复上来。今人有义务保护好当代历史建筑传承给后人。对已湮灭但仍有文脉可循的历史建筑,根据需要可以重建,历史建筑重建的核心是风貌保护与控制。对待历史建筑必须用“创造未来遗产”的理念,用扬弃的态度来保护和利用,与时俱进地更新古建筑保护的理念,突出古建筑保护与利用的时代特征。
庄伟光:再造古城需要理性的思考、长期的调研、科学细致的论证和多方的意见征求,并科学规划。对于历史、文化,最好的尊重就是“守旧如旧”、“整旧如旧”,“保护性开发古城”才是真命题。
推荐阅读:
湖南黔阳古城“保护性开发”显成效
安徽寿县开展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检查
西塘模式之人与古镇“碰撞”出来的文化
西塘模式之活着的千年古镇的“门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