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雅韶十八座”入选广东省第三批古村落名单之列,参与申报工作的谭旭日告诉记者,这只是他为故乡做的第一件事,接下来,他还要帮忙规划和改造它,从而更好地保护这个距今已有256年的古村落。
记者日前走访“雅韶十八座”,眼前依水而建的南北共三十六座古民居排列整齐、气势恢宏,残留的雕梁画栋依旧透着几分古典雅致。尽管周围已是杂草丛生,村里住着不过数十位谭家老人,我们仍然能从古建筑中品读那已逝的光辉历史。这里究竟发生过什么故事?“十八座”是何来由?认识“雅韶十八座”,我们从解读它的前世今生开始。
地理坐标
雅韶十八座位于广东省阳江市阳东县雅韶镇的东南部,距镇中心区2公里,境内一马平川,河川纵横,属漠阳江下游出海口冲积平原地带,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晴朗天气年均约280天,年平均气温摄氏22度,年最高温度摄氏33度,年最低温度摄氏5度。村中交通便利,距省道S365线1.5公里、距沿海高速阳江东(雅韶)出入口3.5公里,距阳东县城和阳江市区仅一河之隔,到漠阳江边和南海边的直线距离约3公里,村前有河川水道通往阳江市区,是水路交通时代的交通要道,附近3公里处有口岸北津港,与外界海路相连。
历史坐标
阳江雅韶十八座古村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至今已有250多年的历史。阳江很早有一首民谣传唱:“雅韶谭大昌,岗美李惟杨,上洋姚柄勉,织篢何五公,都系阳江大富翁。”民谣传唱中的雅韶谭大昌公,是十八座古村先祖谭朝佐公的后代。由歌谣可见,当年的十八座古村显赫一方,非常的风光。
失落的家族乌托邦
青砖、糖灰、杉木、筒瓦,十八座带有“镬耳”的古建筑距今已有256年,雕梁画栋依稀可见,龙凤朝阳的浮雕仍有残留,我们能从中读到已逝去的过往光辉。
西园村坐北朝南,南面是一方长塘,古村宛若一座城池,四周由旁屋、围墙与门楼围着,中有祠堂、水井,仿若一个与外界隔绝的独立世界。村落中心部分是分成南北两排的房屋,每座三家,北面六栋房屋共十八栋,是为“上十八座”,南边下六栋是后建的,被称为“下十八座”。村落主体布局如同两个并排躺倒的“非”字,构成十分规整的巷道,巷道中,两排房屋门户东西相向,每座房间格局完全一致。
每座屋的山墙顶上,都有个高高耸起像镬耳一样的圆拱形墙体,经历岁月冲刷,部分“镬耳”已不复存在,在剩下的墙体上,我们还可看到几处生动逼真的龙凤朝阳浮雕,神采飞扬。它们除了增加恢弘气势之外,还有隔火防火之用,旁边的房屋万一失火,火苗也不能窜到隔壁房屋的瓦面上。
将每栋房屋建得一模一样,实际上体现了创建者谭谓身为父亲的一片苦心。为的是不让儿子感到半点偏爱之心,让他们能更和谐的相处,让家庭更和睦团结。这个独立而功能齐全的家园,有耕地、粮仓、菜地、鱼塘、水井、家畜饲养场,也有碾坊、油坊、豆腐坊,还有数千平方的农贸市场,被称为“卖鱼行”,谭氏家族在此繁衍生息,在此过着与乡村隔绝的日子。五邑大学文学院教授凤群对此这样解读:这曾经是一个牛贩子父亲为自己子孙们所设计创建的家园,他用农耕时代的父权思想与独特创意,铸造了一个古老的家族之梦,一个家族乌托邦。
村中的族谱记载道,这座近300年历史的封闭式旧宅院,反映了一种财富以及世俗生存的自我设防。这种设防,起因于忧患意识,而终止于封闭心理和生活状态。旧宅的主人从商致富,一方面享受美好生活,另一方面又对于这种生活与农业社会的准则和身份要求不相符合而深怀不安和戒心,将宅院建在乡村,表示他们是村中一员,然而他们奢华的生活又与乡村格格不入,将自己与乡村生活拉开,他们自己过着阶级封闭的生活。这种生存的矛盾状态,也就成了子孙后代们逐步走出旧宅,向外发展的原因。十八座的子孙后代后来逐步离开旧宅走向城市,而今只有三十几位老人留守老宅。
推荐阅读:
山西碛口古镇
阜阳袁寨镇传承千年文化魅力
东莞塘尾清代古村
夹缝中生存的云南巍山古城
分页:[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