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东城区政府再度召开新闻发布会,澄清去年年底启动的钟鼓楼广场恢复整治项目中,政府依法征收的钟鼓楼周边66个院落,拆除后将确保恢复为供市民文化休闲活动的广场,不会新增建筑。
作为国家重点保护文物,京城中轴线北起点——钟鼓楼,一个月前由北京市东城区政府正式启动其周边广场的恢复整治项目。
然而,这一项目,引发了一连串疑问。文保人士质疑,位于北京旧城25片历史文保区“核心地带”的钟鼓楼广场,能否靠“恢复整治”来还原历史风貌;周边胡同部分院落的拆除,会不会破坏自然形成的历史风貌?而对于周边居民来说,更多关注的是,政府此次恢复整治项目,补偿是否合理?
恢复适宜历史时期风貌
据东城区政府的通报,“钟鼓楼广场恢复整治”项目是对钟鼓楼建筑周边约4700平方米范围内的66个院落,进行征收。
目前,张贴在钟鼓楼周边胡同、院落的政府征收公告显示,此次征收范围,涉及钟鼓楼现广场周边的钟楼湾胡同(小区网论坛)、豆腐池胡同等6条胡同的部分地段,136户居民。东城区房管局的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征收,这些住户可按照房改政策,承租人应先进行房改售房,再按照评估价格接受政府征收。
东城区的政府介绍,目前,征收项目的准备资金预计为近4亿人民币。钟鼓楼周边的房屋征收通告中,显示此次征收的基准价,为每平方米44361元。
按照现有的规划,东城区政府历史风貌办负责人刘景地强调,征收范围内的院落拆除后,腾出的空间,用于恢复适宜历史时期的钟鼓楼广场风貌,为社区和城市居民提供文化休闲的场所。所谓适宜,是指参考清乾隆全图及此后一些历史阶段的钟鼓楼风貌,并结合保护钟鼓楼文物本体安全的消防需求。“恢复之后,周边胡同最宽五米左右,起码可供消防车穿行。”
整治后确保不成商业街
对于征收边界外的院落,东城区政府表示,按照居民自愿原则,协议搬迁疏解,政府负责对腾退院落进行修缮。
刘景地说,此次恢复整治是政府公益性项目,将严格按照国家和北京市对钟鼓楼区域的整体保护规划进行;钟鼓楼周边,会恢复原有的胡同肌理和平房四合院风貌,并保留居住功能,确保不会成为商业街。
昨日,东城区政府表示,目前,钟鼓楼广场恢复整治项目的规划效果仍在论证待审批的阶段,尚无法公布。但恢复整治项目,已经通过了国家及北京市相关部门的行政审批,征收手续齐备完整。
焦点 为何必须搬迁部分居民?
东城区历史风貌办负责人刘景地称,危旧房屋、私搭乱建存重大火灾隐患
东城区历史风貌办负责人刘景地表示,钟鼓楼是国家重点保护文物,鼓楼为木质结构,而钟鼓楼周边,危旧房屋众多,甚至存在违章搭建三层用于经营的建筑,存在重大火灾的隐患。
此外,市统计局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北京市居民平均居住面积是29.4平方米。然而,钟鼓楼周边院落目前居民的户均居住面积,尚不足20平方米。因此,这次恢复整治的项目,也是为了改善钟鼓楼周边大杂院居民的生活环境。政府对在征收时间内搬迁的居民,不仅有现金补偿,还协调了位于芍药居的奖励房源,以每平方米7000元的均价作为异地安置的奖励。
推荐阅读:
政协委员为保护福州历史文化名城建言献策
1月7日起故宫博物院将首次试点常规闭馆
重庆万州:2000万修建诗人故居应不应该?
大唐西市 民间资本保护历史文化遗存的实践典范
分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