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专家曾历时两个多月踏勘,大致摸清了西街建筑种类的“家底”,从建筑价值区分,主要有古大厝、名人宅第、近现代洋楼、特色建筑、特殊意义建筑等五大类,这就是西街的“五朵金花”。
昨日,记者实地走访西街“五朵金花”的现状,发现多数古厝、名人宅第不同程度损毁。
第一朵:古大厝
临街老屋:漏雨虫蛀是常事
昨日下午6时许,71岁的林英治老人在老屋厨房忙碌着准备晚饭,老伴赵世飞坐在一部老电视机前看奥运比赛,夕阳透过西街上的如潮人流,照进他们不足45平方米的房子。
古厝在西街385号,沿街。自从林英治嫁给丈夫后,屋外的喧闹和夕照陪她过了30余年。如今,两个儿子已成家并有了孩子,只是偶尔,外孙女还会来跟老两口挤在古厝里。
今年78岁的赵世飞说,古厝已有200年历史,木砖混合结构,古厝整体有上百平方米,因为兄弟多,他只分到40多平方米。1973年时,古厝拥挤不堪且常遭虫蛀,每逢下雨天,漏雨是家常便饭。
于是那年,他们“花重金”对古厝整修一番。然而三十多年过去了,古厝漏雨、虫蛀等问题去而复返,这让两个老人头痛不已。
在旧馆驿、会通巷、井亭巷、裴巷、台魁巷等西街古巷内,还保存着许多这样的古厝、老屋。如西街357号张宅,建筑规制古意犹在,保存有原来的斗拱,十分珍贵;五塔巷35号廖宅,二落五开间,保存完整,两侧榉头留有走廊,木窗为圆形结构,颇具特色;会通巷58号严宅,三落三开间,檐墙有砖雕壁图,有天井和双榉落三间张。
这些古房子大多是泉州传统的古民居,很好地保存了泉州古民居的特色,同时也有颇多诸如虫蛀雨蚀的困扰。
第二朵:名人宅第
庄国祯侍郎第:每年修补数次
和西街街道熙熙攘攘的热闹相比,井亭巷明代庄国祯侍郎第有些荒凉。
庄国祯为明嘉靖年间进士,户部右侍郎。据记载:“第宅旧时规模宏大,三座五开间大厝一字排开,进深七落,今只剩西侧一座,五开间二落,中、东两座除个别残构件外,尽皆塌毁”。
昨日,当记者问及古厝现状时,仍住在故居里的庄老说,“每年都要修补好几次!”他表示,由于名人故居年代久远,很多房屋构件破损又不能拆除,每年修修补补需要花费大量的费用。
龚显鹤中宪第:曾经是危房
旧馆驿24号龚显鹤中宪第、三路三开间,左护厝,因白蚁侵蚀,已成危房。前年无奈之下,龚家人花钱修整。
“每年花几十万元修补,很多门扇已损坏……”提起自家住宅,70多岁的龚阿婆直摇头,“每到过年,至少要花上千元清洁维护!”
龚阿婆说,若不是前年修整,老屋可能已经坍塌,但修整成本也超过他们的承受范围。因为老房常漏雨,她多次向街道、社区反映,但根本无法解决问题。
西街现存不少名人宅第——裴巷前端西侧陈厝巷内,有明朝南京监察御史粘灿的府邸;西街318号,为明朝成化年间举人陈璋的宗祠(世科陈氏宗祠);曾井巷中,有宋朝参知政事兼同知枢密院事曾从龙的府邸;文魁巷中,有明万历太仆寺少卿杨廷相、广东提学副使擢湖广参政陈鸣华两家家族的故居……
然而,与记者走访的两处名人宅第相似的是,这些名人宅第或多或少存在着破损严重、个别护厝、房间濒临倒塌,白蚁侵蚀漏雨严重等问题。如,旧馆驿20号为清光绪年间刑部主事王海文官邸,两落三开间双护厝,有的房间已倒塌。
第三朵:近现代洋楼
西街片区许多近现代洋楼,建筑材料从南洋运来,反映泉州侨乡的文化特色。
井亭巷35号陈宅中的蓝别墅为钢筋水泥结构的两层洋楼,民国初年菲律宾华侨建,二楼大厅铺的花纹砖系从南洋进口。
在螺珠巷和帽巷连接的地方,有叶氏华侨洋楼,洋楼共有三幢,各自占地约300多平方米,钢筋水泥结构。叶氏华侨洋楼被列入“福建省首批优秀近现代建筑保护名录”。
第四朵:特色建筑
西街片区有独具特色的建筑。
如西街店面原有比南大街窄的骑楼,后被住户拦成店面。又如窗户柜为过去常见的建筑形式,现已不多见,象峰巷2号、4号保留有窗户柜。
据统计,民国骑楼式洋房,约有20座,大多分散,较集中的只有新街口东侧6座与西菜市口5号座(可惜现已残坏成危房)。
第五朵:特殊意义建筑
保和堂:台魁巷入巷口西侧,保和堂白塔疔疮药膏闻名遐迩,门口有“凭芭树”。保和堂连同“凭芭树”具有较大的保护价值。
定心塔:井亭巷北端有定心塔、玉泉井,并建有一亭。玉泉井大旱未涸,城心塔据传是古城“城中心”。
状元井:曾从龙是北宋名相曾公亮四世从孙,南宋庆元五年状元及第。端平元年,被拜为资政殿大学士,担任宰相。他性格极“硬”,从不趋炎附势。为纪念他,后人将其厝边古井叫做状元井,古厝所在的巷子被称曾井巷。
推荐阅读:
山西绛县集中保护254处明清古民居
河南新密城隍庙维修工程竣工并通过验收
内部加固 泉州西街八旬老屋“重生”
婺源县多机构联动保护古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