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挖掘中国名楼文化的内涵”,就使劲“申遗”,将“申遗”当作了文化发展的终极目标和唯一手段,这有点庸俗化和偏执化了。换言之,授予“世界遗产名录”这个金字招牌,仅仅是对遗产保护工作的认同,终极目的是为了唤醒世人加大文化保护意识,充分珍惜当下的文化和文物资源,让厚重文化多样化,得到很好的继承和发扬。
就算没有“世界文化遗产”的招牌,在国家对文化发展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非常重视的当下,各地政府应将文化发展和保护,放在重要位置。善待文化开发和保护,只要内心有文化的位置,有没有那个招牌,并不重要。这种本然、淡定、自然、常态化的文化保护意识,才是文化开发和保护最需要的态度。
当下,诸多文化保护功利化太强了,有奖励、有创收,才愿意进行保护。保护的目的就是为了得到“政绩”,或是要将文化当作舞台,拉动经济发展等,比如通过“申遗”提高票价。据《人民日报》报道,申遗成功之后的景区门票涨价是不争的事实。2008年7月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福建土楼,门票价格上调幅度从40%至300%不等。包括苏州园林、承德避暑山庄、九寨沟、黄山、武当山在内的许多景点门票价格,也都是在成为“世遗”后大幅提高。十大名楼“申遗”难道就没有这种经济冲动吗?
与其陷入“申遗崇拜症”,不如多一些淡定、理性和从容。比如2008年12月英国宣布,由于申遗后维护和修葺的费用远远大于其带来的旅游和休闲效益,因此将停止申请加入世界历史遗产名录的工作。因为世界历史遗产地位给旅游业带来的收益被夸大了,只有很少一部分游客意识到这种地位或者是被这种地位所吸引才来参观游览的。
英国人已经认识到了,如果真的想保护好前人留下来的文化遗产,就是不申遗,只要有发自内心的文化敬仰和尊重,这种保护、开发同样能做得非常优秀,富有成效。这种饱满、内蕴的文化保护意识,更有积极意义。
但愿十大名楼也学学这一点,多一些文化淡定、理性和从容,而不一定非要陷入“申遗崇拜症”中,人云亦云。
推荐阅读:
十大名楼“打包”申遗仍在协调
十大名楼申遗 不应仅作经济解读
“十大名楼”为什么而申遗?
“十大名楼”申遗有隐忧 别陷入门票经济怪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