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在颁奖仪式上,莫言的演讲主题为“讲故事的人”。看完他的演讲,心有感触。故事,是文学中最为核心的东西,作为一名作家,讲故事是最基本的技巧,也是最高超的艺术。
同样,对记者来说,也得会讲故事。
一名合格的记者,是一个能讲故事的人;一名优秀的记者,是一个能把故事讲得津津有味的人。或许和作家不同,记者讲的故事,必须是真实的,而不能有艺术加工,他不能坐在家里编故事,只能是到现场去了解故事;他不能去提炼改造故事,只能是如实地还原故事。
作为“厚重河南”的记者,或许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因为我们讲述的,不是新近发生的故事,而是几十年前,几百年前,甚至几千年前的故事。这些故事,由于各种原因,有的已经鲜为人知,有的支离破碎,有的前后矛盾,有的纷繁复杂。
我们要做的,是在历史的锦缎中细细剥离出一丝微微闪耀着厚重光芒的故事,讲给读者听。
我们,讲历史的故事。
前不久,我接到不少热心读者的来电来信,提供他们家乡的厚重历史和文化古迹。巧合的是,在这些线索中,名人故居占了很大比例。不少读者无一例外地告诉我,他们家乡,出过不少名人,这些名人或许在中国历史上算不得一等一的知名人士,但在地方史上却占有一席之地。他们身后,留下的故居、祠堂、祖宅等,由于各种原因,或破败不堪,或无人修葺,让人感觉可惜。
“他们为家乡、为国家也做了不少好事,他们的故居、祠堂、祖宅,我们应该加以保护,这些古建筑都有着时代烙印,也是一段历史的见证,不应该在现在这个时代消亡,让它们留存下来,让后世知道这些遗迹,是我们的时代使命。”一位热心读者如是说。
为了能让更多的读者了解那段历史,“厚重河南”想通过“故事·故居·故乡人”这个小栏目,为广大读者讲述河南大地上那些和故居有关的故事。
这些故居、祠堂、祖宅,或许只是一栋风格古朴的建筑,但因为历史上有一位不同凡响的人物在此居住、在此生活、在此工作,而被赋予了独特的历史价值,不仅浓缩了那个时代的风格,也见证了一段历史故事。
韩凤楼,这位当年护送蔡锷秘密逃脱袁世凯监视的护国将军,在荥阳留下了他的故居;王抟沙,这位以实业兴国的河南知名乡绅,其祖籍祠堂就在巩义;赵秉钧,民国历史上最为传奇的一位总理,他的故居又在哪儿呢?
“故事·故居·故乡人”系列将不定期推出,为您讲述河南大地上有关名人故居的故事。同时,我们也真诚欢迎读者继续提供线索,如果您的故乡有历史上的知名人物,那些知名人物的故居、祠堂、祖宅仍在家乡保留着,请您联系我们,我们将把这些故事讲给更多的人听。
希望您听到的,是河南厚重的味道。
公益人士热心古建筑保护
认识金鑫先生有一个很有意思的过程。
两个月前一位读者打来电话,建议我去写写荥阳的韩凤楼故居。我向这位读者询问韩凤楼故居的详细情况,他不愿多谈,只是向我极力推荐金鑫先生。一开始我以为金鑫是专业的文史专家,等见了面才知道,他是一位热心古建筑的公益人士。
“我生活、工作在郑州市区,但从小在荥阳长大。1970年我父母被调到荥阳后,我就跟着他们在那儿生活,一住就是6年,对荥阳非常有感情。”今年47岁的金鑫说,正因为有了感情,所以他对荥阳的古建筑非常热爱,尽管现在郑州市区工作,但一有空,就往荥阳跑,去调查那里的古建筑,对荥阳的古县衙、魁星楼等古建筑了如指掌。
推荐阅读:
澳门大三巴牌坊的传奇历史
澳门玫瑰圣母堂建筑历史
重庆大昌古城的沧海桑田
福州神秘梁厝村那些传世宝
分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