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的大昌古城,一位老人和孩子在南门外的石阶上游戏
2003年,大昌古城南门
温光林夫妇的新合影
大昌古城内的商贩们无事可做,聚在一起打牌消磨时光
古城为了更好地收取景点门票,开始修筑围墙
大昌古城位于重庆巫山小三峡的上游,是大宁河和洋溪河在巫山山脉的交汇处冲积平坝上的一颗明珠。大昌古城有1700年的历史,有东、西、南三座城门,城内东西街长不足300米,南北街长150米,是三峡库区重庆段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建筑群。
记者曾多次造访大昌古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次来到古城,走在被岁月打磨的油光可鉴的青石板街道,呼吸着这里特有的湿霉的空气,满眼是两层砖木构的明清古建筑,青砖黛瓦、翘角飞檐、古朴幽雅,透出浓郁的江浙风格。大昌古城最大的价值不仅仅是残旧的城墙和城内三十多座四合井院,这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舒展于周围的山形地势,得意于御风亲水,是建筑和自然的完美结合,天人合一的典范。城内的居民也过得悠游自在,相对的交通不便和远离闹市,让古镇的居民得以保留淳朴的心性和传统的习俗。
2005年始,三峡库区三期蓄水倒计时,大昌古城由于自身的价值得以整体搬移,二期水位上涨到135米,水面逼近南门下的台阶。2006年6月,记者来到拆迁接近尾声的古城,古城内最有代表性的古建温家大院还矗立未倒,温家三口站在被废墟包围的大院门前的合影还历历在目。
2012年11月,三峡库区蓄水第三次达到最高值175米。日前,记者再次踏上这片土地,不同的是,古城旧址已长沉水底,新古城被迁到东南方六公里外的一处高地。沿着江边的小径上行,又见到久违的古城,眼前所见,似曾相识。从东门进入,一位工作人员要求购票,门票二十元人民币。城内两排仿古建筑一字排开,崭新整齐,缺乏生气。临街老屋还是旧式样,出租给了附近的村民做门面房,卖着与国内所有景区毫无二致的纪念品。由于游客稀少,商贩们三三两两聚在一起烤火打牌。来到最有特点的南城门,城门复建的如乐高积木堆砌般地整齐对称,好在那棵百年树龄的黄桷树被花费巨资移栽过来。
在南门旁的温家大院门前,又遇到了温光林和老伴付少香,与六年前不同的是,现在的温家大院已经易主,产权所有人是重庆旅投集团,房产归并大昌古镇景区管理。原来古镇的另外35户居民,在古镇拆迁过程中,接受了县政府按一般农房205元/平方米的补偿款,外加每平方米45元的残值费,不得已纷纷外迁到新镇或其他地方,只有温家一家没有接受政府的条件。新城复建好后,温光林和老伴又回到老屋。老两口忍着最初的没水没电的煎熬,愣是挺过来了。他们现在住着自己熟悉的老屋,没事翻看一下老辈留下的房屋产权证,继续经营着物价局批准的合法门票生意。
当年滔滔大宁河下连长江,上通陕西、湖北,如今水平如镜、江水倒灌,成了长江三峡库区的一部分。还有哪里的老房子能比这里的见证过更多沧海桑田,而后又桑田沧海。
推荐阅读:
福州神秘梁厝村那些传世宝
杭州六和塔的传说
天后宫 守护青岛五百年
筠连腾达镇文峰塔的前世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