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江路
十全街
从“拆旧建新”到保护性整治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的成片改造,虽然暂时解决了改善居民居住条件、更新基础设施、提升居住环境品质等问题,但是其整体推倒、成片改造的方式引发了一定争议。针对这种状况,从1998年开始,同济大学、东南大学、江苏省规划设计院、苏州科技学院及苏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共同对古城54个街坊进行了第二轮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工作。古城内街坊改造模式也因此摆脱了“拆旧建新”的固有模式,跨入了小规模、渐进式的保护模式,还分别对山塘、拙政园、平江、阊门、怡园五个历史街区分别开展了保护与整治规划。而东北街(拙政园段)的改造以及由建筑大师贝聿铭设计的苏州博物馆新馆的落成,为如何在传统建筑周边用地的改造中延续风貌、营造特色提供了一条新思路,更拓宽了古城街坊保护更新的新视野。
2005年以后,苏州古城分别编制了桃花坞历史文化片区综合整治规划、老宅保护利用规划、天赐庄历史文化片区保护整治规划、平江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整治规划、平改坡专项规划以及观前商圈规划等。在此基础上,分别实施了阊门西街、唐寅祠、准提庵、泰伯庙以及东西中市修复工程;背街巷弄综合整治、老新村改造;景德路、临顿路、东北街等道路改造及沿线街景整治等。
编制新一轮控规迫在眉睫
随着整体城市建设转型加速,苏州古城还面临着各类公共设施过于集中、人口容量过密、私房改建、公房修缮修复以及城中村、老新村等改造诸多问题。此外,由于古城交通流量的迅速增加,机动化应对不足,停车设施缺乏,各类交通设施不完善,轨道交通建设、交通网络调整、大型设施外迁以及“退二进三”带来的变化,给古城的保护和更新工作带来了更多新的挑战,编制新一轮控规迫在眉睫。在规划设计师许业和看来,如果说编制苏州古城前两次控制性详细规划时更偏重于物质生活改变的话,那接下来的古城保护,就应该偏重于非物质文化的保护,像平江路正在修缮中的众多老宅,完成可以通过文化保护与开发的形式串起来。
去年10月26日,苏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揭牌成立。这在国务院首批命名的24个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苏州是首个设立保护区的名城。为此,古城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不仅摆上了议事日程,而且正在提速。1月9日至11日,苏州市古城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研讨会将在苏召开。研讨会聚集了周干峙、阮仪三、张杰、朱光亚、张松等一批国内著名专家,为新一轮苏州古城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出谋划策。
推荐阅读:
盘点苏州古城保护的五个阶段
保定高碑店开善寺开门纳客
镇江江河汇“拆房”是毁坏文物?
北京西城140岁老药店为白塔降身高
分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