馀庆堂古戏台
古戏台包厢
斗拱及木雕
三、徽州古戏台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
徽州古戏台是徽派古建筑中的一朵奇葩,在中国戏剧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特别是明清以来各时期戏台均有遗存,也是一部生动的实物舞台史,它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既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徽州建筑艺术的造诣和成就,又融入其它地域文化的特点,是我们研究徽州文化、亚徽州文化和赣文化交融的支点,并可从中体会到建筑艺术的魅力。
徽州古戏台有利于我们了解研究明、清时期徽州的社会经济、宗族制度、生活习俗和审美观念。明清时,封建统治者所宣扬的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的封建思想,不断地侵蚀和禁锢人们的思想,使人们的审美观念规范在狭隘的范围内,尽管徽商经济也产生过一些具有资本主义成份的萌芽,对封建社会的瓦解起了一定作用,但最终未能逃脱封建理念,仍将其商业增值资本主要用于个人和宗族消费,大肆营建,过着奢侈靡烂的生活,大量留存的古戏台就是徽商及宗族文化消费的明证。
从徽州现存的“余庆堂古戏台”、“会源堂古戏台”、“敦典堂古戏台”“阳春戏台”的雕刻及装饰我们还可以看到:戏台立面布局严谨、造型优美。特别是“余庆堂古戏台”,其正立面上半部布有密檐斗拱,排列整齐,极为华丽美观(有的戏台是连绵图纹漏窗),下半部是浮雕人物隔板,连接上下两半的中间横板,全部雕刻着戏文故事,正额枋上雕刻有“福禄寿”图案,人物脸部神采奕奕,堪称为精品。月梁上有用浮雕与镂空雕相结合的人物画面:背景是山石岗峦、竹林曲径,一山一石、一树一木皆层次分明,纤细逼真。以动物、花卉、树木、八宝博古、云头、回纹、几何形体为内容的木雕则更多,几乎徽州所有的古戏台上都有;还有如龙、凤、狮、虎、象、麒麟及家禽家畜等,表现吉祥如意的喜(喜鹊)、禄(鹿)、封(蜂)、侯(猴),“喜事连(莲)年”、“鹿鹤同春”、“五福捧寿”、“喜鹊登梅”、“岁寒三友”等,均能独立成画,多半用完整的横梁雕刻表达。月梁上内容各异的戏剧题材画面,这也是徽派建筑从其形成过程中,受到当时当地的自然环境和人文观念的影响,显示出较鲜明的区域特色,是一种极具个性特征的文化现象。
戏台隔板上各时期的戏班题壁和台联,对研究地方戏剧史剧种,剧目的交流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此外,藻井被科学地运用到徽州古戏台上,这对于封闭的徽州来说,是一种进步,说明了徽州古代建筑师们对声学原理的掌握。
徽派古建筑不仅以民居建筑在国内外独树一帜,其它类型建筑如牌坊、桥梁、古墓葬等也颇具特色。形制分明的古戏台与祠堂整体建筑休戚相关、密不可分。它不仅使徽派古建筑增添了新的内容,而且对研究徽派古建筑类型学也有重要的意义。
总之,徽州古戏台对于研究徽州区域文化、中国戏剧史、徽派建筑及中国建筑史,均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是一个值得继续深入探讨的重要课题。
推荐阅读:
山西上党戏台古韵
重庆三峡文物园
陈家祠屋脊太阳神“加V”
福建南靖县塔下村土楼群
分页:[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