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
  首页 | 谈古论今 | 文物古迹 | 古建艺术 | 古建营造 | 古典园林环境 | 古建器皿 | 古建历史 | 古建论坛
 古建首页 >> 古建艺术 >> 古建形式 >> 正文
徽州古戏台及其建筑艺术
来源:中国民族宗教网  日期:2012-4-10

敦典堂古戏台

敦典堂古戏台

戏台藻井

戏台藻井

戏台大门抱鼓石

戏台大门抱鼓石

    二、徽州古戏台的建筑特色

    徽派古建筑以含蓄、细腻而著称于世。其“粉墙矗矗,鸳瓦鳞鳞,棹楔峥嵘,鸱吻耸拔”。“徽州聚族居,最重宗法”,“姓各有祠统之”,“社则社屋,宗则有祠”,①可以说,徽州的祠堂建筑是徽派古建筑的重要代表之一。

    徽州古戏台大都设在祠堂里,从外观上看和祠堂共为一体,其共同点是外墙很实,底部用条石做基础,顶部做成迭落形或弧形,用青瓦做堞,端部形似马头,对外一般不开窗户,与巷道相通的为两侧耳门,大门在正面,通常正门前有抱鼓石,门下有石须弥座,门上有门簪,祠内木构多为抬梁式和穿逗式结合,檐部多饰以斗拱,梁砣、雀替、斜撑,额梁上多雕刻着人物戏文、花鸟虫鱼等图案。外墙均以白石灰粉饰,显现出古建筑在青山绿水中黑、白、灰色调的协调统一。

    戏台位于祠堂内前部,与享堂相对,这是有别于其它地区戏台设置的典型特征之一。固定式戏台和活动式戏台的形制视情况而定,朝向随祠堂,并与享堂相反,从现存古戏台来看,固定式戏台祠堂一般不设大门或门楼,有的仅在两侧设门进出。而活动式戏台祠堂均设大门和门楼,有的无需拆卸,可开启大门,由戏台下入内,这是由于在结构处理上使后台退让大门开启的位置所致。

    《释名》曰:“台者,持也,言筑土坚高,能自胜持也”,“或叠石高,或木架高……俱为台”,最早搭建的台,并非用来演戏,而是为了登高望远。戏台的形成,应该说有个渐变的过程。现存的徽州古戏台大多为明清建筑,作为祠堂的有机组成部分,其平面布局是以群体建筑为目标,平面铺开,相互连接和配合,重视建筑物平面整体的有机安排,与祠堂的享堂、寝堂呼应,体现了端重、方正、井井有条的理性精神。其空间布局则讲究传统的严谨均衡,又求灵活舒畅,合理地利用门楼内空间构筑为台,使人们在宗族活动之余能够在宽松、和谐、舒畅的美感中得到放松。这种巧妙的组合,真乃徽州人的一大创举。尽管台上在赤裸裸地进行伦理教化,台下宗族内部进行着残酷的阶级压迫,就戏台本身而言,“可用、可观”性仍然占有重要地位。

    在结构处理上,戏台主体建筑基本上采用干栏式,梁架结构为穿逗式、硬山搁檩式,并最大限度地利用地方上的一些做法,使各部分的组合相当完美,发挥不同建筑材料的物理性能。立体造型上采用徽派建筑惯用的风火山墙,这种呈跌落的台阶形式,外轮廊线横平竖直,它突出封住木构架,起到防风和防火的功能,屋顶形式分歇山式(当地称“五凤楼”)、双坡式两种。

    戏台以木质材料为主,与祠堂大门紧密相连(有无大门的),五开间或三开间,分为前台和后台。前台明间为演出区,次间为文场、武场乐间,稍间为廻廊。两侧廊庑设有观戏楼(极少数不设),有的在挑檐额枋间饰以装饰性斗拱,这些视等级、地位、财力而定。应用雕刻工艺作为建筑中某些部位、某些构件的装饰手法,是徽派古建筑风格重要组成部分。在戏台的梁架、额枋、月梁、斜撑、平盘斗、雀替等构件上均雕刻精美的纹饰,纹饰以传统戏文剧目为主,间以人物、花卉、走兽。还有的在戏台天花绘以彩画,观戏楼的走马板、彩画木地俱作淡灰色,不捉麻提灰,设色清丽绝俗,使人感到优美、恬静。

    值得注意的是藻井在徽州古戏台上的运用。在戏台明间(演出区)的正中央天花处,设有层层上叠、旋收成屋顶的穹井,名曰“藻井”,其作用不仅在于装饰美观,更主要的是穹井所形成的回声能造成强烈的共鸣,使演员的唱腔显得更加珠圆玉润,观众在远处也能听得清楚。从现存戏台看,清中期以后的戏台中央天花大都设有园形藻井,明代及清早期戏台均无藻井。所谓藻井原为宫殿、坛庙、寺庙建筑中庄严雄伟的帝王宝座上方或神圣肃穆的佛堂佛像顶部天花中央的一种“突然高起,如伞如盖”的特殊装饰。汉时《风俗通》就载有“今殿做天井,井者,束井之像也。藻,水中之物,皆取以压水灾也。”最初的藻井,除装饰外,有避火之意。后人们在使用过程中又发现了其物理特性,吸音和共鸣,这种发现,自然而然地被运用到戏台当中。徽州古戏台的藻井,分为上、中、下三层,剖面呈倒置的喇叭形,束腰,S状轩蓬,层层里收至顶部,达到吸音、共鸣的目的,顶部中央有雕刻成莲状垂头,这同北方的官式建筑的藻井相异,用途也有所不同。

    戏台前部,设有雕刻栏板,既有装饰效果,又达到安全之目的,两侧廊庑上设置的观戏楼,小巧玲珑,内设形同美人靠橙,观戏窗上组合有几何形纹的窗棂,不但美观,而且不挡视线,透过窗棂可观看戏台上的整个演出活动,非常惬意,是当地有名望、有地位的族人以及大户小姐观戏之所在。有的考虑到防水的需要,在观戏楼的前檐柱采用石柱,可防霉、防腐。天井下的地面均采用青石板条铺砌,设置散水及排水沟,廊庑地面则采用地砖或卵石墁地,颇具地方色彩。徽州古戏台在建筑艺术上还在于细部的装饰表现,其屋脊、壁柱、梁枋、门窗、屏风、檐披、斗拱、雀替、耍头等……这使得戏台建筑更显富丽堂皇。

    以上仅以戏台建筑部分作为论述依据,实际上,戏台与祠堂整体建筑休戚相关、密不可分,由于对徽州祠堂建筑研究的论述彼多,且有较多的共同点,故这里不多繁述。

推荐阅读:

山西上党戏台古韵

重庆三峡文物园

陈家祠屋脊太阳神“加V”

福建南靖县塔下村土楼群

分页:[1] [2] [3] [4]

编辑:菩提树
来到束河古镇,你会找到对生活的另一种热爱 束河古镇 远离尘嚣,忘..
三台子烽火台坐落在绥中县沙河站乡三台子村东2公里的山坡上,西距绥中镇..
九门口长城坐落在辽西走廊的辽宁省与河北省交界地带,东为绥中..
唐昌镇曾是川西最富裕的地方,看惯了那些打造的古镇,目不暇接的商业气..
南豆角村一村民家老宅的地面是石块铺成的 南豆角村的社公爷石像 南豆..
山重村,属福建省长泰县马洋溪生态旅游区,是一个有千年历史的古村落,..
 ·抗日战争名城台儿庄“浴火重..
 ·大同四座明代经典建筑拟修复..
 ·大源历史文化名村的艰难转型..
 ·泉州施琅故居失因修破败不堪..
 ·惠山古镇:怎样把文化变成资..
 ·贵州将开展古建魅力发掘活动..
 ·宁夏:今年五一游客或将与鼓..
 ·安庆“梅里山庄”被住户擅自..
 ·广州市清末民居亟待整修复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