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
  首页 | 谈古论今 | 文物古迹 | 古建艺术 | 古建营造 | 古典园林环境 | 古建器皿 | 古建历史 | 古建论坛
 古建首页 >> 古建艺术 >> 古建形式 >> 正文
徽州古戏台及其建筑艺术
来源:中国民族宗教网  日期:2012-4-10

徽州古戏台及其建筑艺术

    徽州的文化源远流长,现保存明清时期的各类建筑数以万计,特别是祁门县的新安乡、闪里镇一带的古戏台群落能完整地保留至今,在全国也是罕见的,说明了徽州古代人们极其热爱演剧活动。这些戏台内容丰富,极富地域性特点,且具有代表性,它们以“布局之工、结构之巧、装饰之美、营造之精”而被世人称奇。不仅可以体现中国古代民间建筑的艺术风格,更体现了几百年前古徽州经济文化的重要特征和乡风民俗。

    古戏台大多建造在宗族的祠堂内,它是祠堂建筑的一部分。它们有两种形制,一种是,戏台与祠堂前进合为一体,不唱戏时是祠堂的通道,装上台板,就是戏台,这种戏台被当地人称之为“活动戏台”。另一种是,戏台也建在祠堂内却是固定的,这种形式的戏台则被人称为“万年台”。这些古建筑群体建造精良,集实用与艺术于一体,反映了古徽州鼎盛时期民间戏剧艺术的真实面貌。

    古戏台祠堂的基本平面布局一般为三开间或五开间,约10-15米左右,进深三进两明堂(天井),戏台为门厅部分,中进享堂,后进为寝堂,天井两边为廊庑,部分前进廊庑建成观戏楼,又被今人称作“包厢”。梁架为木结构,外围砖墙封护,内部基本为对称布局,天井作采光通风用,两侧有耳门通街巷。戏台做工讲究,有的台面挑檐,额枋间布满了装饰的斗拱或斜撑,尤其是额枋上雕刻着各种戏文、花鸟图案。两侧看台长廊是由石柱或木柱擎起的,观戏楼饰以精巧的木雕花板及花鸟虫鱼油漆彩画,整个戏台蕴意丰富,构架完美。

    现存的古戏台基本上分布在祁门县城西新安乡、闪里镇汪家河、文闪河流域(歙县、休宁县、婺源县(今属江西)也有个别遗存)。与江西省浮梁县交界,有一定的区域性。这里旧时“山水掩映、奇峭秀拔、风景绚丽”,①顺水而下,可通达江西鄱阳、九江;北上越岭,即入池州、安庆府地。因此,是徽州文化、亚徽州文化、赣文化的交融处,同时也是徽州文化向外渗透的窗口。

    据调查:祁门县现存的古戏台共有11处:新安乡8处,即珠林村“余庆堂古戏台”、叶源“聚福堂古戏台”、上汪“述伦堂古戏台”、李坑“大本堂古戏台”、长滩“和顺堂古戏台”、良禾仓“顺本堂古戏台”、洪家“敦化堂古戏台”、新安的“新安古戏台”。闪里镇3处:坑口“会源堂古戏台”、磻村“敦典堂古戏台”和“嘉会堂古戏台”。另外婺源县有1处:镇头乡“阳春戏台”。现将这些古戏台的现状简述如下:

    1.余庆堂古戏台:

    俗称“万年台”。位于安徽省祁门县新安乡珠林村,距乡政府所在地三公里,西南与江西接壤,西北与东至县毗邻,约建于咸丰初期(1851-1853)。

    珠林村四面环山,山青水秀,龙溪河绕村而过,“余庆堂”就耸立在村中心。古戏台为赵氏宗祠“余庆堂”之一部分,“余庆堂”与其它宗祠一样,分前、中、后三进,所不同的是其前进建成戏台,天井两侧是观戏楼,与主戏台连成一体,建筑工艺讲究,雕梁画栋,金碧辉煌。祠堂坐西朝东,戏台则坐东朝西,祠堂面积504.08m2,其中戏台和观戏楼占地面积136.72m2。

    珠林村村民以赵姓为主,据考,赵氏祖甘肃天水郡,后分支迁徙祁门新安乡老屋下村,子孙繁衍,赵友善一支又迁珠林,咸丰初年由赵友善的第八代孙赵昌阳、赵五保二人牵头建祠,因老屋下的祖祠名“积庆堂”,珠林赵氏一世祖名“友善”,取其“积善之家,必有馀庆”,又因珠林村前小河名龙溪河,故此台又称“龙溪天水万年台”。

    古戏台台面距地面2m,分前台和后台,前台又分正台及两厢。正台为表演区,两厢为乐队伴奏所用。戏台正立面制作工艺讲究,饰有装饰性斗拱,内外额枋、斜撑、月梁部位均雕刻着各种精巧的戏文、花鸟图案。戏台天花为藻井式,两列观戏楼上也雕刻或绘有精美纹饰,整个戏台装饰性很强,是安徽省目前保存最完好的古戏台之一。

    2.会源堂古戏台:

    位于安徽省祁门县闪里镇坑口村。坑口,古名“竹溪”,又名“竹源”。“会源堂”位于村东,坐北朝南,背山面水,文闪河汇上游诸水,于祠前成一泓清潭。竹源陈氏由此分迁他乡及外州邑者,均溯此为源,故名“会源”。“会源堂”乃竹源陈氏宗祠,始建于明万历十五年(1587),①后由陈枝山兄弟重建,享堂为民国十一年(1922)重建。

    “会源堂”由戏台、享堂、寝堂三部分组成,总面积600m2,戏台坐南朝北,面积97.44m2,观戏楼及天井206.56m2。台前基础以砖石砌成,台面以木桩支撑,上铺台板,为固定式。戏台后壁即祠堂南墙,不设大门,是为该祠一大特色。前台明间为演出区,两侧各有厢房,为乐队伴奏处。台前设有石雕栏板,两侧有楼梯与观戏楼相连。戏台正中央顶部有穹形藻井。梁架结构为穿逗式和硬山搁檩式,各种雕饰布及戏台和观戏楼正立面,整个戏台雕梁彩宇,装饰性较强。两侧观戏楼前檐柱为方形石柱,柱台上设有菱形斗拱。天井下以青石板铺地,十分规整。戏台墙壁上各地戏班的信手题壁仍依稀可辨,上自咸丰三年(1853),下至1986年,皖赣两省的彩庆班、和春班、四喜班、同乐班、景德镇采茶剧团、怀宁县黄梅剧团等均曾来此演出,以清同治,光绪年间为盛,是研究地方戏剧史的珍贵资料之一。

    3.敦典堂古戏台:

    位于安徽省祁门县闪里镇磻村下首。磻村,地处皖赣边境,与江西省浮梁县严台交界。

    “敦典堂”为村中陈氏宗祠,与坑口陈姓同属一宗。祠堂坐北朝南,由门楼、戏台、廊庑、享堂、寝楼组成,总建筑面积340m2。戏台、天井及廊庑面积170m2。原设有观戏楼,被雷击后毁,民国时复建为廊庑。戏台底层以活动短柱支撑台枋,上覆以台板,为可拆卸活动式戏台。

    二层前台为演出区,正中顶部设有穹形藻井。两侧厢室为乐器伴奏处,明间额枋上刻有“五福捧寿”及其它装饰。柱头、斜撑、雀替、平盘斗等构件刻有纹饰,包括一些定型化神仙人物,象征吉祥如意的龙狮动物,夔纹等。戏台以漆饰涂抹表面,柱身为黑色,隔扇、月梁等为朱色,含有外来文化的浓郁色彩。整个戏台布局紧凑、朴素、简洁而又趋于变化,灵活而又工整。堪称戏台建筑艺术的杰作,也是安徽省目前保存完整的古戏台之一。

    4.嘉会堂古戏台:

    位于黄山市祁门县闪里镇磻村。座北朝南,共三进,三开间。祠堂建于清同治年间,现存前进古戏台及后进寝堂部分。其中古戏台部分通面阔10.3m,进深7.63m,后进寝堂通面阔10.41m,进深6.25m,总进深为38.89m,中进享堂及前进天井加入口耳门面阔约为15m,占地面积为505.05m2。整个建筑由门厅、戏台、边廊楼上厢房、前天井、耳门、享堂、后天井、寝殿、楼上堂等组成。现中进享堂已毁,前后天井东西两侧均有耳门与巷道、民房相通,原享堂部分仅存柱础、柱顶石等。该建筑朴实、小巧,梁架用料较大,技艺熟练,工艺精巧,木雕饰件虽少,但工艺线条流畅,结构为徽州祠宇中常见的叠梁式,梁架作冬月梁,梁下用雀替承插梁头,檐口老椽上铺望板,前进按徽州传统古戏台做法布设戏台,前天井边廊设跃层楼上厢房,享堂前后檐柱与金柱间饰弯弓椽轩顶,正厅五架梁上饰覆水轩顶。

    该祠属于徽州传统的祠堂与戏台相结合的范例之一,整个地坪除天井及阶沿石地坪外,其余的大部分为方砖地坪或大地板。整个建筑朴素大方,马头墙高翘,显得端庄怡人,充分体现了徽派建筑独有的特色,有着较高的建筑艺术价值。该祠主门面南,前檐柱外用砖墙封护,大门设在檐柱中列封护砖墙上,并有水磨砖及青石门框,设门楼。从大门进入即为戏台部分,也即门厅部分,戏台柱除祠堂本身结构主柱外,另根据台面设置需要附加短柱支撑台板。是徽州目前保存较完整的古戏台之一。

推荐阅读:

山西上党戏台古韵

重庆三峡文物园

陈家祠屋脊太阳神“加V”

福建南靖县塔下村土楼群

分页:[1] [2] [3] [4]

编辑:菩提树
来到束河古镇,你会找到对生活的另一种热爱 束河古镇 远离尘嚣,忘..
三台子烽火台坐落在绥中县沙河站乡三台子村东2公里的山坡上,西距绥中镇..
九门口长城坐落在辽西走廊的辽宁省与河北省交界地带,东为绥中..
唐昌镇曾是川西最富裕的地方,看惯了那些打造的古镇,目不暇接的商业气..
南豆角村一村民家老宅的地面是石块铺成的 南豆角村的社公爷石像 南豆..
山重村,属福建省长泰县马洋溪生态旅游区,是一个有千年历史的古村落,..
 ·抗日战争名城台儿庄“浴火重..
 ·大同四座明代经典建筑拟修复..
 ·大源历史文化名村的艰难转型..
 ·泉州施琅故居失因修破败不堪..
 ·惠山古镇:怎样把文化变成资..
 ·贵州将开展古建魅力发掘活动..
 ·宁夏:今年五一游客或将与鼓..
 ·安庆“梅里山庄”被住户擅自..
 ·广州市清末民居亟待整修复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