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生了儿子都会在宗祠里挂个红灯笼
位于东坑镇塔岗村西门村民小组299号旁,始建于南宋末年,民国十七年(1928)、1988年曾重修。祠堂坐东北向西南,为极具岭南特色的三间三进四廊二天井结构,占地约330平方米,是该村李氏后人以及海外李氏宗亲回乡祭祖的祠堂。
东坑镇塔岗村有座始建于南宋末年的李氏宗祠,近日,这座古建筑入选为东莞市第九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李氏宗祠历经700余年的岁月沧桑,两次重修,曾是塔岗村民喜庆宴会的场所,也曾响起琅琅读书声,如今宗祠成为老年人活动中心,村中老人都喜欢坐在那里闲聊,回忆宗祠昔日的繁华。
始建于南宋末年
塔岗村并不是只有一座李氏宗祠,其下属的两个自然村均有李氏宗祠。入选为第九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李氏宗祠位于东坑镇塔岗村西门村民小组299号旁,规模较大,始建于南宋末年,民国十七年(1928)、1988年曾重修。
祠堂坐东北向西南,为极具岭南特色的三间三进四廊二天井结构,占地约330平方米,为硬山顶,砖木结构,抬梁式与穿斗式木作梁架,青砖砌墙,红石柱础,板瓦覆顶,三进山墙均为镬耳,是该村李氏后人以及海外李氏宗亲回乡祭祖的祠堂。
李氏宗祠中还供奉着东坑的一位名人,即北宋时期曾为探花的李昂英,其为塔岗村李氏四世祖。李昂英为官清正廉明,不惧权势,为人仗义淡薄名利,常捐俸禄以赈灾。
曾为村小学教育场所
在不同时期,李氏宗祠曾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在年轻村民李伟斌的记忆中,幼年时曾目睹村民修缮宗祠,“修好以后,全村摆酒,还放起了鞭炮”,正是1988年,李氏宗祠经历了距今为止最后一次修缮。在宗祠中仍挂着当年村民的合照,在当时修祠堂是件大事,村民都有参与。
时光追溯至上世纪40年代,李匡伦在当时的“塔岗小学”读书,而小学就设在祠堂内,“当时有100多个小学生,设有6个年级”。事实上,李匡伦的父亲也在李氏宗祠中读过书。1928-1963年,村内小学均设在李氏宗祠内,宗祠成为村内基础教育场所。
生了儿子要去祠堂“点灯”
在塔岗村,村民若生了儿子就要在祠堂里挂上一盏灯笼,直至年尾才将其燃烧,俗称“点灯”。如今村民仍保留着这一习俗,在祠堂内挂起灯笼祈求祖先庇护子孙。
在上世纪90年代以前,遇到喜庆,村民都要在宗祠中摆酒,“宗祠里能装下过百桌酒席”,李伟斌幼年时还曾目睹宗祠的热闹。2004年起,宗祠内设村老人活动中心,离农家书屋不过200米远,村中老人经常往来其中,闲聊间,他们也会谈起宗祠热闹的过往。
推荐阅读:
广东熙公祠
介休后土庙 传承千年琉璃文化
山西窦大夫祠的建筑精华
探秘盛唐木建“活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