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
在英国拍卖行即将拍卖圆明园流失文物之前,国际影星成龙刚刚向圆明园捐赠了“新十二生肖兽首”,这些新兽首也将在圆明园遗址公园展出。
多年来,圆明园遗址一直是国人心中的痛。收藏家马未都曾说过,圆明园有两个150年,第一个150年,它尽享风光,用世界上任何语言赞美它也不过誉;而第二个150年,它把一个民族的苦难与耻辱写得清清楚楚,读之五味杂陈。我们回避它,希望从记忆中将它抹去。但是,几乎没有人能说清楚这种痛是什么。
卖家:利用爱国心态
买家:切勿冲动竞拍
10月30日,成龙向圆明园捐赠了“新十二生肖兽首”。这套新兽首历时3年以更具保存性的铜合金浇铸制作而成。十二生肖人身兽首铜像原为北京圆明园西洋楼的海晏堂外喷泉的组成部分,由欧洲传教士郎世宁主持设计,清代宫廷匠师制作。1860年10月,英法联军侵略中国,火烧圆明园,将圆明园内无数珍宝劫掠一空,其中就包括这十二个人身兽首铜像。这批国宝流失海外100多年,至今仍有4件兽首下落不明。
北京市文物局局长孔繁峙说,一代名园圆明园惨遭英法联军损毁,是中国人心中永远的痛,它记录了中国被侵略的历史,它的遗址已经成为这段历史的纪念地。成龙捐赠的“新十二生肖兽首”虽然是仿品,但它们和真品有着同样的价值。
“这种痛也成了国外拍卖行赚钱的一种方式。”专门研究圆明园流失文物的专家刘阳说,正是由于国民日趋高涨的爱国情绪,让圆明园的流失文物市场价格一直在攀升。1995年,有拍卖行在北京故宫举办的展览上就曾展出两个圆明园兽首,当时是无人问津。北京华辰拍卖董事长甘学军曾说,外国人拍卖中国圆明园的流失文物是在利用中国人的民族主义情结挣钱,圆明园流失文物的市场行情是中国民族主义激情在支撑的。圆明园文物流失是历史造成的,也是不可改变的事实,现在这些文物重新进入国外拍卖行,中国方面应该进行谴责和呼吁。但是在市场上一定要保持冷静,拍卖毕竟是合法的市场行为,我们必须历史地看待问题,不能仅凭一时的义愤企图遏制这样的买卖或者付出更多的经济上的代价,这是很不明智也是不可取的。应该冷静对待历史事件在今天的遗存,用历史的态度处理问题。
“很多人提到圆明园时,都能感觉到痛,但是却少有人能说明白圆明园是怎么回事。”刘阳说,他不希望人们一提到圆明园就头脑发烧,尤其是对待圆明园流失文物。
在他看来,因为人们对圆明园的敏感性,让一些拍卖行开始避谈圆明园流失文物,“很多拍卖行不再跟圆明园扯上关系,但照样拍卖圆明园的文物。如果都是匿名拍卖的话,我们这些研究圆明园流失文物的人就失去了很多和圆明园文物近距离接触的机会,无法靠这些文物来验证和还原圆明园的历史。这才是最大的损失。”
圆明园考虑申遗
咋保护仍有争议
近30年来,对于圆明园遗址的保护工作,相关专家学者提出了“开发利用”、“全面重建”、“公园建设”、“遗址保护”等各种建议,引出了“保护”与“复建”的激烈争论。
“保护”一方认为,复建不过是建造一批低级赝品,且需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而“复建”一方则称,重建可恢复民族荣光,并且还能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
早在1983年,经国务院批准的《北京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方案》已明确把圆明园规划为遗址公园。2000年,北京市编制的《圆明园遗址公园规划方案》获国家文物局批复。2010年,圆明园遗址公园被国家文物局列为首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由于各种原因,《圆明园遗址公园规划方案》实施得并不顺利。即使在“保护遗址”与“恢复重建”两种观点之中,究竟是“彻底保持废墟状态”还是“可实施部分考古发掘整理修葺”,是“全面重建”还是“部分重建”等问题也尚存分歧。
在刚刚举行的“世界遗产视野中的中国圆明园遗址”学术研讨会上,这些问题又被重新拿出来讨论。而大多数专家认为,眼下最好的保护方式是为圆明园遗址“申遗”。
中国圆明园学会副会长、清华大学国家遗产中心主任吕舟说:“圆明园遗址集中国园林创作之大成,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末期的审美趣味、园林设计思想、建筑工艺水平、历史文化等。从其反映侵略者对圆明园的劫掠和破坏,引发中国社会深刻变革的角度而言,它是重要文明、文化发展的见证,与重大历史事件相关。这些与世界文化遗产价值标准是相符的。”
会上,圆明园遗址“申遗”的初步路线图也确定下来:第一步,启动圆明园遗址“申遗”的准备工作,按照世界文化遗产的要求加强对圆明园遗址的保护、管理、监测。第二步,根据圆明园遗址“申遗”工作,调整、修订《圆明园遗址公园规划方案》。第三步,提高对圆明园遗址的管理级别、管理水平,增加经费投入等。
推荐阅读:
中国式申遗正在违背申遗初衷
长沙等11市签文化名楼保护宣言 不涉及捆绑申遗
江西南昌将打造“滕王阁文化圈”
专家谈“十大名楼”申遗:原真性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