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喝彩的十大名楼打包申遗](http://gj.yuanlin.com/UploadFiles/201211/201211616424120.jpg)
近日,中国十大名楼联合申遗暂时搁浅的消息一出,广大网友的民意又一次得到尊重,担心因过度重视申遗而忽视保护文物的专家也都松了一口气。之前,中国十大名楼联名组团申遗的新闻引起了众多方面的关注和质疑,众多名楼的资历深浅不一,网友称联合申遗或为涨价,这时候申遗热的冷处理,不失为一种理性的选择。
有学者认为,“十大名楼联合申遗”集中展示了中国古代科技建筑水平以及精神方面的追求,“岳阳楼是儒家思想的典范、蓬莱阁是对仙境的向往、天一阁则反映了文化传承。”因此十大名楼申报文化景观类型的确具有相当的可行性。
而在笔者看来,实体的楼阁没办法为人们真实展现,那么只能向精神方面靠拢了。十大名楼申遗这事,说白了就是一种古老的商业操作手段,属于并购整合打包再销售,卖家期待扎堆捆绑的货能物卖个好的价钱。但是十大名楼不是十种罐头,分布在我国大江南北、五湖四海,将这些历史时期深浅真假各有不同的名楼打包申遗难免让人觉得组合起来似乎很牵强,有依靠世界文化遗产的名号圈钱之嫌。按理说我们都十大名楼集体组团申遗了,什么历史传说、文化古迹、精神准求的都贴上了,总的给添个遗产的壳子嘛,可是这样赤裸裸的宣传方法反倒是引起了多方质疑和反对。
实际上,说到底所谓的有千年历史的十大名楼,我们拥有的只是一个大名楼的名称而已,黄鹤楼是上世纪80年代以清同治楼为蓝本重建的“新版黄鹤楼”,楼内还建有电梯;江西南昌的滕王阁也只是1985年依照梁思成所绘的《重建滕王阁计划草图》重建而成;南京阅江楼,虽然为明太祖朱元璋亲自命名,明代大学士宋濂撰写脍炙人口的《阅江楼记》,但六百年来一直“有记无楼”,直到2001年由政府立项建成到今年只有11岁的年龄。说到底十大名楼里面仅岳阳楼、天一阁等少数楼阁是属于国家文物保护单位。
我们面对的事实是,十大名楼已经不是十大名楼了,而只是世界文化遗产这个称号却依然因为受到政府的追捧而受人瞩目,对此,我想我们应当具备历史文化的洁癖。做一些假古董来申遗,那么这些假古董的传承与保护的意义又何在呢?
每年黄金周的拥挤程度,已经让公众清醒的认识到再著名的景区人满为患就是“黄金粥”,国人也不会仅仅是因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名号去这些所谓的遗产景区凑热闹了。其实对老百姓来说,申遗成功可有可无,反倒是申遗成功随之而来的门票价格的疯狂飞涨会将大多数百姓挡在景区门外。而政府看重的是申遗成功带来的经济效应,既申遗之后景区的“含金量”。地方政府受到了利益的诱惑!依靠申遗来提高票价,更有甚者很多地方政府早已经将之看成当地的政府政绩工程、形象工程以及涨价工程了。
申遗这条大鱼早已各国政府视为“唐僧肉”,世遗大会中国代表团成员、建设部城建司副司长王凤武透露说,目前中国具有“申遗”意愿的项目多达200个,根据一个国家每年最多只能申报两个项目的新规定,中国完成所有项目的申报至少需要100年。
这样看来申遗这件事只是在政府层面火爆,在国人心中的火苗也早就灭了。而笔者看来说不上反对最多的只能是对类似赔本还不赚吆喝的事情反感而已。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张培隆中国经营网专栏作者)
推荐阅读:
十大名楼申遗遭质疑 能否唤回景区的公益性?
“十大名楼抱团申遗”别入戏太深了
十大名楼今昔对比 看究竟是不是假古董
中国式申遗也要“拉帮结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