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名臣刘齐衔故居为省级文保单位,现为私人会所「博艺堂」](http://gj.yuanlin.com/UploadFiles/201302/2013227155111693.jpg)
清代名臣刘齐衔故居为省级文保单位,现为私人会所「博艺堂」
需警惕酒池肉林成腐败温床
乾隆十六年进士叶观国,曾历任云南、广西学政,后升任翰林院侍读学士、入直南书房。晚年回归福州故里,在文儒坊辟「绿筠书屋」一座,作为晚年居所,在此著书立说,有《老学斋随笔》、《绿筠书屋诗抄》传世。
或许是看到「文儒九号」生意极佳,叶观国的绿筠书屋很快被人盯上,不久也变成了酒楼。极富诗意的「绿筠书屋」已易名为「翰林府──红坊紫巷」;曾经书声琅琅的院落,如今荡漾的却是酒酣耳热的「干杯」喊叫声;曾经出入此门的文人雅士,已被打着饱嗝喷着酒气的食客取代。
如今,以「文儒」为名的文儒坊,却被文儒坊的老街坊称作「酒街肉巷」。一些食客酒足饭饱后,与一些陪酒女郎勾肩搭背,甚至藉着酒劲在巷子里行有伤风化之举,令「文儒」二字羞煞。有人甚至建议,将「文儒坊」改成「酒色坊」。
采访中,一些知情者批评说:「三坊七巷」密集的权贵会所里腐朽的生活方式,会成为官员腐败的温床,会浪费纳税人宝贵的血汗钱,会使公仆们在纸醉金迷的温柔乡中失去艰苦奋斗的本色,丧失中国共产党的党性与原则。
![通湖路旁的三坊七巷售房广告发人深思](http://gj.yuanlin.com/UploadFiles/201302/2013227155146676.jpg)
通湖路旁的三坊七巷售房广告发人深思
变身高级会所闲人止步
福州人林瀚,曾任明朝南京兵部尚书,古典历史小说《隋唐志传通俗演义》是其文学代表作。林瀚故居就在「三坊七巷」的文儒坊内,其儿孙共出了五位尚书。
明朝尚书故居成晋江会馆
为响应政府保护「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林瀚故居的号召,故居中的人家克服了许多困难,于2007年搬出林瀚故居。搬迁时,他们担心故居大门精美的青石雕刻门框被盗,再三对政府派来的拆迁者说:「这门框是明代的,我们一直精心保护,你们一定也要保护好。」可是,住户还未全部搬走,门框就已被拆了。临起运时,住户拦车询问:「你们要把青石门框运到哪里去?」对方说:「我们先保护起来,待林瀚故居修复后再运回安上。」然而,林瀚故居修复好了,但那个精美的明代石雕门框却再也没有回来。
原来的老街坊还以为林瀚故居修好后,会成为展示福州进士文化与风采的地方,没想到故居的门额上却挂上了「晋江会馆」的牌子,进出者非富即贵,老住户、老街坊想探脚进去看一眼都没有资格。
知情者透露,凡有重要客人来,晋江会馆就会临时高薪聘来福州最顶尖的厨师和最漂亮的服务员。当然,开销之大令常人难以想象。
清朝大臣宅院收费拦游客
故居在宫巷的清朝一代名臣刘齐衔,是林则徐女婿。他在河南布政使任上,提倡「绝弊惩强,力改腐败之风」,受到朝野一片称赞。修缮后的刘齐衔故居大门额上挂了块「博艺堂」的牌子,记者刚迈进一只脚,就被工作人员劝止:需要买票,因为「三坊七巷」管委会在此举办古琴展览。记者在门口附近驻足近半个小时,却始终未见有人进入。仔细打听才知,原来该故居被一家私营企业租去开办玉石会所,通常只有该企业主带客人来看玉石时才有人进入。看来,管委会在此设点收费,其实是在帮人看店门,拦住一般的游客和闲杂人等。
明大理寺衙门改楠木会所
宫巷沈葆桢故居的隔邻,是林则徐儿子、清朝名臣林聪彝故居。这座明代建筑在历史上曾经赫赫有名。1645年6月,朱元璋第九世孙、唐王朱聿键称帝于福州,改年号为隆武,设大理寺衙门于此。清道光年间,林聪彝买下这个院落后又进一步拓建,总占地面积近3000平方米,是明、清两季福州最大的豪宅之一,并被称为「三坊七巷中最杰出的明清建筑」,于2006年被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保护文物单位。然而,如今修缮后的林聪彝故居,已成为展示漆器与楠木的私人会所,据称是福州闹市中最具规模、最高档次的楠木展销处。
推荐阅读:
河北临漳将重现邺城遗址地下潜伏城门风采
古街开发:吸引力和保护力相结合
杭州富春环山裘氏宗祠昨雄姿初绽
济南清代老戏楼“题壁堂”残破不堪
分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