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报》曾刊载过一篇文章,讲到作者在游览凤凰古城时的一些感受,其中写到了凤凰古城不再是宁静的古城,以及对建新城来缓解凤凰古城压力的一些看法等。在笔者看来,福州三坊七巷则和凤凰古城遭遇相似。三坊七巷内有许多名人故居,例如:沈葆桢故居、林觉民故居等。街区内坊巷纵横,石板铺地,白墙瓦屋,许多民居的门窗采用镂空精雕,榫接而成。
但随着经济的发展,三坊七巷被政府以“文物修缮改造”之名行房地产开发之实,拆除临街古宅,原有的老街已经面目全非,失去了旧时的历史风貌和往昔的幽静安详。一片片白墙青瓦的古宅倒下去,一排排钢筋水泥的洋楼立起来,在经济发展迅速的中国,这也是许多老城街区相同的命运吧。
然而,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国民可支配收入增加,人们对休闲旅游的需求也在不断上升。其中,旅游者对于那些充斥着历史气息、安静祥和,可以暂时远离喧嚣让身心得到放松的地方更是特别厚爱。这样的需求使得更多的老街区和古城得到青睐。于是古街渐渐开始不再宁静了,游客人数不断增加,商店穿着古屋的衣裳,却销售着没有任何特色、随处可见的现代商品;如果赶上旺季,游客们摩肩接踵,站在高处满眼都是黑压压一片的人头,对于这样的旅游,即使它还能源源不断地吸引游客来,也很难保证质量了。因此,我们应该想想如何给游客创造更有休闲意义,更有启发性的旅游体验。只有提供更好的旅游产品,才能让游客去而不能忘怀。
在经济学中,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偏好,这也是人们进行选择时的重要影响因素。也就是说对于去古街游览的人而言,他们一定是怀着对古老事物,包括民俗风情的向往,想体验一把作为那个街区居民的乐趣。所以“人多”应该是影响人们享受“风情”的一大障碍,那么不妨借鉴《“凤凰”如何重生》中建立新城的办法,建立一个和古街区相和谐的街区,来疏散客流。三坊七巷同样新建了街区,这样不仅满足了开发者的目的,更重要的是可以达到疏散客流的目的。但是,在新建街区时应客观认识到其与旧街区的差别,不要让游客产生“画虎不成反类犬”的感觉。
除此之外,笔者以为对古街新建来说,其中,一个挑战就是如何达到“现代”和“古典”的融合。古街,毕竟只是一个过去式的框架,我们很难找到过去的东西和它相适应,就像把古街比作一个古典美女,我们不可能用时尚的首饰将她装扮。因此,在设置街道内的商店和商品时应该选择有品味、有内涵的商品,提升商业品质,增添文化品位。可以在街区内以不同时期的文化特征为方向,举办一些文化节,体现街区的历史性,达到“现代”和“古典”的高境界结合,达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效果,一切自然的流露,巧妙的结合。
最后,在对这些旅游资源进行开发的同时,我们应该时刻记住自己的初衷是什么,即使是新建一条类似程度很高的街区,也不应只是麻木仿古重建,而是切实保护古建筑。虽然说旅游资源都要经过开发和加工才能形成“吸引力环境”,可是,政府在进行规划的时候更应该将对古建筑的保护作为第一条标杆,不要让最原始的东西消失殆尽,最后只能依靠高科技重现美好。
推荐阅读:
杭州富春环山裘氏宗祠昨雄姿初绽
济南清代老戏楼“题壁堂”残破不堪
无锡:百余古桥还有多大生存空间?
重庆垫江3古建筑或成市级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