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水而有桥、因桥必有景,江南水乡的美,莫过于水系与桥梁的相亲相依。近日,江阴一座始建于明代的古桥“玉照”,在微博上引起普遍关注。典型的石拱桥造型,桥身上的雕饰清晰可见,网友们在惊叹“古人造桥心智为上”的同时,更多地则为杂草丛生、基石风化而担忧。
“别让江南水乡的桥只留存在记忆里!”带着网友们的期盼,记者日前走访多地获悉,目前城区留存下来的古桥确已为数不多,古桥保护已是无锡文物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文物保护的意识仍然有待加强,对古桥进行多元化保护有待进一步完善。
现存古桥仅100余座,均不处于交通干道
在微博上引起关注的古桥名唤“承先桥”,位于江阴祝塘与锡山八士的交界处。从祝塘镇镇中心出发,一路弯弯曲曲的乡道,驱车还需20分钟到达。记者看到附近水域宽阔,古桥横跨其间,呈典型的石拱结构,桥孔为圆环形,附近一座新修的公路桥与之相伴,古桥的功能早已被取代。走近之后则发现,古桥的桥面已被荒草所覆盖,桥上的石板多有松动,而护栏则由早先砌上去的红砖充当,在风吹雨淋之下也已经斑驳不堪。
与破败景象形成鲜明反差的,是古桥厚重的历史。刻在桥顶东西两面的“承先桥”三字依然清晰可见,其左右饰有祥云图案,外侧还伸出两个石雕显示着造桥当年的考究。资料显示,承先桥始建于明代,曾是1000余亩水域之间,横跨锡北镇“崇村荡”和惠山堰桥“白荡圩”的交通要道。古桥正桥长18米,引桥长16米,宽3.8米,南北各有28个石级。如今埋于荒草之下的桥顶平台正中,还镶嵌着一块1.2平方米的青石,刻有“双龙戏珠”的图案。
百年古桥风光不再,这让不少网友唏嘘不已。不少网友还记得自己很小的时候,人们摇着船从古桥下穿过去布码头、米码头的情景,可如今却已经感受不到江南水乡的特别之处,“等你有空时,试试重走儿时的路,玩玩儿时的游戏,一定欢喜中带有略微忧伤。”更有网友表示,古人造桥比现代人要用心很多,在如今“鞭炮炸桥”事件都有可能出现的情况下,历经百年而留存下来的古桥更应该加以保护。
“目前城区留存下来的古桥确实已经不多了。”市文广新局文物遗产处处长杨建民介绍,2009年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时,无锡发现的古桥仅存100余处,大多数集中在宜兴,且基本上都已不处于主干道或主要航道之上。其中,最具标志性意义的古桥为清名桥。
重建设轻保护,现代交通“挤退”古桥
为何古桥难以保存下来?在无锡历史上,荣家“百桥公司”的故事令人情思萦绕。据介绍,民国17年(1928年)起,荣德生、陆培之、薛南溟、祝兰舫等组成“千桥会”(后称“百桥公司”)、通过民间集资建造大公桥等,至民国26年(1937年),在城区共建成大小桥梁88座。
可短短数十年间,这些古桥就已减少得所剩无几,“最主要是现代交通的发展,古桥的生存空间没有了。”杨建民说,现代交通工具以汽车、电动车为主,这些车辆都希望桥梁没有台阶,坡度平缓。所以,无锡不少石板桥、石拱桥被拆除或改建为新式桥梁。同时,也有不少古桥是因为河道被填没而废弃。
普查所发现的现存古桥,均已被列入各级文物保护单位。承先桥就是江阴市的文保单位,扬名大桥则早在1988年就被列为“无锡县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6月5日又被列为江苏省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可记者却在采访中了解到,文物保护往往“有心无力”。承先桥早在两年前就已制定出维修方案,却一拖再拖迟迟得不到落实。扬名大桥的迁移复建则未定下具体的实施日期。“关键是意识问题。”江阴市文保单位有关负责人表示,城市建设和文物保护是一对矛盾,政府往往重建设轻保护,使文物经费相对短缺。而且,文物经费有很大一部分用于补偿各类博物馆的免费开放。这导致文保部门往往采取“先救命后治病”的方式,使一些文保单位得不到及时修缮。此外,文物保护政策性和专业性很强,如果没有有力的监督,很容易打“擦边球”,出现类似“维修性拆除”、“迁移式保护”等掩盖违法违规行为的解释。各级政府之间存在规划冲突和不一致,也会对文物保护带来不利影响。
部分群众文物保护意识不强,也是造成文物损毁的重要原因。迎龙桥和兴隆桥在2003年6月2日一同被列为市级文保单位,入口处分别立着“3t”、“2m”的限重限高警示牌。然而,周边小区的居民却喜欢“抄近路”,不少出租车、私家车在此通过,甚至很可能超重的小货车也无所顾忌地通过。“完全封闭式保护不可行,行人来往可以给桥面施加一定压力,保持桥身稳固,避免桥体松动和损坏。”杨建民说,“对于那些限制车辆通过的古桥,市民应该自觉遵守。”
一座桥留住一条街?保护古桥不应局限于此
事实上,对古桥的成功保护,无锡并不乏实例。“无锡清名桥、江南水弄堂”最为典型,按照“吴文化的窗口、古运河的精华、老无锡的缩影”理念,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的历史文化遗存得到了充分的发掘和保护。
2011年,太湖新城在建设尚贤河湿地二期时,修复了始建于1913年的巡塘老街,这中间更有一段“一座桥留住一条街”的故事。“巡塘老街不是文保单位,但巡塘桥却是。”杨建民告诉记者,在对古桥保护价值和必要性进行充分论证和评估后,最终确定对巡塘桥进行原址保护,也因此留住了原本在尚贤河湿地建设中打算拆掉的巡塘老街,使得老街“前铺后坊”的旧貌得以重建。
不过,在现代化的大背景下,古桥单体缺失相应的建筑环境,这给古桥保护带来了一定的压力。“难道只有打造成景观,在周边搞一堆仿古建筑才是保护?”杨建民认为,古桥保护要尽量保留历史信息,古桥上的荒草树木,斑驳沧桑也是文物价值的一部分。在没有出现坍塌和脱落,造成安全隐患的情况下,维持古桥现状也是一种保护方法。
此外,还有业内人士提出,对已消失的古桥,可在原址留一块碑文以留作纪念,或用文字和图片的形式记录下来。对古桥的保护形式亟需多元化,切莫让古桥在遗忘中消失。
推荐阅读:
重庆垫江3古建筑或成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2012年浙江省新昌完成15处古建筑的维修工程
南京太平天国东王属馆衙署壁画 30年来首次开放
无锡官方称东林书院薛福成故居收费为控人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