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获悉,在“三国故地、六朝古都”临漳县实施的邺城遗址抢救性保护设施项目中,仿造邺城地下潜伏城门而建的入口标志性城门正在加快建设,将重现在漳河河道内考古发掘出的著名券顶式城门风采。
位于临漳县的邺城遗址,历史悠久,先后为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六朝的都城,素有“三国故地、六朝古都”之美誉,居中国北方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近400年,是中华文明、民族融合、社会发展的见证,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36处大遗址之一,2011年入选中国十大最具文化创意旅游目的地,是河北唯一入选地。2012年铜雀三台遗址公园获亚洲旅游业金旅奖“最具文化特色风景名胜区”和“最具投资价值旅游景区”两项大奖。
为加强对邺城遗址的保护利用,临漳县历时六年高标准编制了《邺城遗址保护利用总体规划》,重点谋划实施了邺城遗址产业园、邺城文化产业园、鬼谷子文化产业园等项目,邺城遗址产业园项目入选河北“十大文化产业项目”。
临漳县邺城遗址抢救性保护设施项目总投资929万元,由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编制项目实施方案,中国美院进行图纸设计、北京房修二古建公司负责施工。建设工程包括秦驰道文化展示、入口标志性城门、广德门张拉膜展示棚、步行砂石路、铜雀台冰井台展示、浸塑护网等。
临漳县旅游文化局局长王玉廷介绍,在建的入口标志性城门既是景观也可作为景区管理用房,城门为券顶式,仿造在漳河河道内考古发掘出的地下潜伏城门的特征而设计。
据悉,1996年8月,连下几天大雨后,邺城考古队和临漳县文保所人员到漳河河道内巡视,在漳河大桥东400多米的河滩上,发现了一处被大水冲露出来的古建筑,为南北方向,砖砌券顶。经考古发掘发现,这个就建在邺北城南城墙下面的城门用青砖砌成,券顶大部分保存完好。城门入口处在邺北城里面,向南进入斜坡通道,北高南低,城门通道穿越南墙。经测量,城门宽3米多,高近4米,通道长40米,出口门道设有门槛、石枢、石排水暗沟,城门外连接着一条东西战壕。
根据砖的颜色、大小等特征以及各文化层,考古专家判断应是曹魏至十六国时修筑,其功能为埋伏奇兵、实施突然袭击而专用的,因此称为“伏兵门”。可能与人们传说的制造“曹操的兵数不清”这一历史典故的“转军洞”有关。这一券顶式城门的发现,把我国在此方面的历史提前了700余年。
随着邺城遗址抢救性保护设施项目入口标志性城门的建成,游客就将领略古邺城著名券顶式城门风采,进一步提高铜雀三台遗址公园和临漳的美誉度、知名度,吸引更多旅游者游六朝古都、品邺城文化。
推荐阅读:
古街开发:吸引力和保护力相结合
杭州富春环山裘氏宗祠昨雄姿初绽
济南清代老戏楼“题壁堂”残破不堪
无锡:百余古桥还有多大生存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