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藤蔓遮住的摩崖石刻
在庐江县白石山的“仙人洞”内近日发现元代的摩崖石刻。上午,考古专家在现场考察后称,摩崖石刻应为古代的佛、道教徒所为,有较大的文物价值。记者在现场发现,石刻已有部分损伤,急需立即保护。
上午8时,记者驱车来到位于巢湖之滨的庐江白头山,此山海拔不超过200米,山路很崎岖,有的路段坡度很大,手脚并用才可以爬上山。在接近山顶处,一方高达10米的巨石堆呈现在眼前。“这就是钓鱼台,仙人洞在里面。”白山镇镇政府一位工作人员介绍说。记者隐约看到,钓鱼台的巨石上雕刻着几个大字。巨石上的爬山虎长得很茂盛,拨开藤蔓,一个直径达1.5米的“佛”字映入眼帘。由于年代久远,“佛”字较为模糊。
在钓鱼台背面,可见一个高2米左右的石洞,这就是仙人洞。走进岩洞里,在靠北边的石壁上,一个“心”字清晰可见,该字直径接近80cm,旁边刻有“佛”字以及“三世一切,应观法界”。记者还看见“至治元年”等字样,也就是1321年,按照历史推算当时的皇帝是元英宗。
据庐江县文物局工作人员称,经过相关考证,这些摩崖石刻形成于元代末年。几乎都是宗教内容,多是佛教和道教。至于摩崖石刻的作者是谁?根据石刻的内容,有专家推测摩崖石刻的作者是到此修炼的僧人。专家认为,摩崖石刻在合肥市是很少见的,有一定的文物价值。
“我们已经着手保护这些古迹,在保护的同时也考虑到它的旅游价值。”白山镇一位负责人表示。
推荐阅读:
宣城龙溪塔每天10米“缓步”前进
真古迹做餐厅与巨资打造赝品“古城”
陕西商洛:强制拆迁禁不住 惠民工程遭民怨
贵州省政协提案建议恢复中国最大屯堡式庄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