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
  首页 | 谈古论今 | 文物古迹 | 古建艺术 | 古建营造 | 古典园林环境 | 古建器皿 | 古建历史 | 古建论坛
 古建首页 >> 谈古论今 >> 古建资讯 >> 正文
西安明清老街开通巷至今仍有清末房
来源:西安晚报  日期:2013-1-28

    旧门头老宅院构成怀旧风景

    位于西安城东南城区的开通巷,是一条明清时期的老街道,最初名叫新开道巷。过去鲜有商铺、单位,是比较纯粹的居住区。巷内有百年老树,路边不时可见磨光了的石墩,许多居民家还在沿用老式的砖木门头,装扮得巷子古韵悠悠。

    长安皇城东城墙 曾在开通巷这一线

    开通巷位于西安城墙内东南城区,南北走向,北起东厅门,南头一直通到城墙脚下,与下马陵相交,长431米,宽约5米。

    和这一带的东厅门、菊花园等巷子一样,开通巷也是一条明清时期的老街巷。但是,今天从这里匆匆走过的人们大约想象不到,这里曾经竟是西安城东城墙脚下。

    西安地名专家葛慧老先生介绍说,开通巷是一条位置特殊的老街,我们现在了解隋唐长安城时,常常会提到开通巷,因为在隋唐时期,今开通巷一线东侧,紧靠当时的长安皇城东城墙,所以通常都是以今开通巷一线来说明隋唐长安皇城东城墙的位置所在。除了东临城墙,当时这里以西设有太庙署,太庙署主要负责掌管太庙祭祀行礼事务。在唐末韩建以皇城改建新城之后的五代宋金元时期,昔日唐皇城的东城墙成为京兆府城的东城墙,今开通巷仍然处于城墙根一带。

    那么开通巷一带的东城墙是什么时候消失的?葛慧老先生说,开通巷一带的东城墙拆除于明初。据《西安古城墙》介绍,为了加强西安城的防卫和营建秦王府城,明太祖命人扩建督修西安城。拓城工程从洪武三年开始,大规模筑城工程在洪武七年至十一年(1374-1378年)进行。扩建时,以唐末新城为基础,向东、向北各扩展延伸约二分之一,西城墙、南城墙保持不变。自此以后,西安城的东城墙便由原来的开通巷一带,移到了如今的位置。而原来城墙根一带的今开通巷也随之开通为居民坊巷,形成了日后的街巷格局。

    开通巷最开始并不叫开通巷,而是被称为新开道巷。如今听来,不管是开通巷还是新开道巷,名字都显得很直白,大概是为了纪念巷道的形成。据史料记载,明崇祯元年(1628年),提学贾鸿洙在府城咸宁县所属地区建了三所社学,其中一所就位于新开道巷。

    关于开通巷的开通时间,《陕西省西安市地名志》提到了另一种说法。书中认为的开通巷开通时间要晚些,是在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开通。但是这个说法无疑与史料所载明贾鸿洙在新开道巷建社学一事相矛盾,有待商榷。

    到了清代,从《清西安府图》看,当时在新开道巷巷北口东边有一座城隍庙,巷内中段路西有一条小岔路向西延伸一段后,与卧龙寺巷南头相交,然后继续向西通到柏树林,但是这条小巷没有标注名字。记者查询《陕西省西安市地名志》得知,这条向西的小路长216米,被命名为开通西巷。不过如今这条小巷只剩原来西边接柏树林的一段,不再能通到开通巷路西了。

    大约在民国时期新开道巷改为开通巷。1966年曾名勤学南巷,1972年又复开通巷名。

    过去深宅大院多 至今仍有清末老房

    过去,开通巷是比较单一的居民区,如今沿街可见的店铺是近些年才出现的。82岁的李鸿老人从1955年开始就住在这里,提起原来的开通巷,李奶奶连声说:“又漂亮,又安静!”李奶奶说,当年她才来开通巷时,巷子两侧是一个连一个的住家户,家家户户黑木门,边框刷着红漆,门口摆放着石墩、石鼓或石狮子。

推荐阅读:

济源:庙街村“扒房”引发“熟人社会”裂变

山西应县木塔申遗亟待资金支持

沈阳故宫否认 地震致墙面裂缝

佛山祖庙片区:重现三尊佛像 恢复梁园古貌

分页:[1] [2]

编辑:菩提树
名称世界最长风雨桥:三江风雨桥

类别古建结构
名称西藏拉加里王宫遗址

类别国家级文保单位
名称广东阳山潭村:“养在深闺”的古村落

类别私家园林建筑
名称陕西蒲城县的历史人文

类别省级文保单位
名称岭南古村落——潮州龙湖古寨

类别自然山水园
名称泮庐:倚水而建的徽派代表建筑

类别古建形式
 ·江西鹰潭上清古镇改造项目完..
 ·为什么德国不会发生强制拆迁..
 ·海南7个村庄入选首批中国传统..
 ·湖南辰溪五保田古村入选首批..
 ·苏州重修古城保护控制性详规..
 ·盘点苏州古城保护的五个阶段..
 ·西方城市如何保护自己的老建..
 ·贵州十大民族特色古建筑评出..
 ·古村落是岭南民俗文化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