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
  首页 | 谈古论今 | 文物古迹 | 古建艺术 | 古建营造 | 古典园林环境 | 古建器皿 | 古建历史 | 古建论坛
 古建首页 >> 谈古论今 >> 古建资讯 >> 正文
西安明清老街开通巷至今仍有清末房
来源:西安晚报  日期:2013-1-28

    巷子里的深宅大院不少,杜家、张家、任家等都是几进院落的大户人家,开通巷北段路西有几户深院子,可以从这边一直通到往西一些的卧龙寺巷。卧龙寺巷是个半截巷,南北走向,与开通巷平行,正对着西安高级中学,两巷相隔五六十米的样子。曾住卧龙寺巷的李满堂大妈告诉记者,她的一位老同学家就是这样的深宅,“他家正门开在我们卧龙寺巷最里头路东,后门就通到了开通巷的路西。”

    李鸿老人家的院子也不小,在开通巷里算中上,占地一亩六分,过去叫73号院,现在改为30号院。最可贵的是,这座院子中的上房至今仍被较好地保留着。这座上房现存于30号院中部,前院后院都已盖成了普通的民房,凸显得这座木格门窗的砖木古建筑别具韵味。上房很高,屋脊上有动物造型的砖雕。房间内顶距地面约四五米,门槛大约二十多厘米高,门槛中间部分在人们的进进出出中已经严重磨损,有些凹陷。木质门窗是传统的样式,窗格花样变化繁多,大方气派。大门的上部是窗格,下部有雕花,刻工精美,窗格上还能看到零星泛黄的旧窗纸没有撕去,透露出老屋的沧桑之感。过厅地板为方形青砖铺就,铺设方式讲究,斜着拼出菱形图案。

    据李奶奶介绍,眼前这座古建筑已有一百多年历史,为清光绪年间所建,是漂亮的四合院子。民国时,房主张家抽大烟变卖房产,李奶奶的公公从张家手中买过住下,之后又分给几个孩子,直到现在。原本院子有门房、厦房、上房、书房,后院有花园,非常宽敞,后来陆续被占去。李奶奶特别怀念自家的花园,里面种着三十多棵树,仅石榴树就有九棵,花园里还有海棠树,一到春天开出粉红色的海棠花,娇艳欲滴,分外引人。在后院,早年还有一口水井,水井上搭着简易的井房,里面敬着龙王爷。后来,家里的房子陆续改造了,但李奶奶一直没舍得拆掉上房,如今时常还有学生来拍照呢。

    在开通巷,除了李奶奶家这样藏在深闺的百年老屋,行走在街面,随意地一抬眼、一低头,可能就会看到许多在现代都市难以见到的老景。尽管这远比不得李奶奶讲述中昔日齐整的街景,但在喧闹的都市中也足以勾起人们的怀旧之心。

    开通巷里,尤其是巷子的南半段,零散的石墩不时出现在路边,老式的小黑门脸在巷子两侧较为多见,小木门上漆迹斑驳,门框附近写着租房的信息,门口两侧通常摆放着雕花的青石墩。往门里看去,有的是深深的通道,有的则是原来的照壁位置,并不能一眼望进院子。巷子北口路边,一棵高大的椿树斜立着,胸径粗壮,居民们说已经有几百年树龄了,树干上挂着“西安古树名木0636”的牌子。

    地势北低南高 以前一到夏天常停水

    开通巷里单位很少,最大的可能要数曾位于路西的开通巷小学。学校两三年前没有了,附近的孩子被分流到临近的东厅门小学就读。现在虽然学校门头还在,但是绿色的大门紧闭,门口停着车辆,看上去有些破败,居民们说里边已经改为他用。学校对面,曾经有个粮站,差不多两间门面房大小,很长的时间里,附近住户都在那里凭票买米买面。现在,过去的粮站处是一个回收站。

    58岁的老住户贾建涛小时候在开通巷小学读书,对校园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清晰记得。他回忆说:“我是1962年入学的,当时,学校门头是砖瓦搭建的,两扇大木门,一旁是传达室。走进学校中间是个花园,两边是古式建筑的走廊,一侧是立柱,一侧是围墙,穿过走廊后面就到了教室和操场。我们上学那会儿,校舍都是平房,一个年级三个班,上下课的铃声是一位老师傅手摇铜铃发出的,后来才改为电铃。还有,我们每天上学放学都是自己去自己回,家长从不接送,不像现在孩子那么金贵,前几年学校还在时,一到上学放学,学校门口就挤满了接送孩子的家长,小巷子里拥堵不堪。”

    从东厅门到下马陵,开通巷的地势越往南越高。因为地势高于周边,20世纪90年代以前,开通巷一到夏天就停水。43岁的李女士对此印象极深。她回忆说,当时开通巷的居民主要靠路边的几处公共水龙头供水,但是一到夏天,用水紧张,水压不够,开通巷的水龙头就断流了。为了吃水、用水,大家可谓各显其能,“近点儿的从东厅门、菊花园往回担。我姐姐刚好嫁到西大街,姐夫就用汽油桶装满水,然后用三轮车大老远地给我们拉过来。父亲的一位朋友是消防队的,来我家做客得知我们巷子吃水难的事儿,就安排消防车来给巷里居民送水,那段时间一见到消防车来,大家就赶紧拿出储水的家当排队接。这样的状况一直持续到有了黑河饮水工程以后,我们巷子的居民用水才不再难了。”

    地理链接

    卧龙寺巷:明清西安城巷名,位于柏树林之东,开通巷以西,南北纵巷,因巷之南有卧龙寺而得名。最初北起东厅门,长百余米,南端接东西巷(即开通西巷),向东通新开道巷(今开通巷),向西通柏树林街。后来变为半截巷,南头不通。如今巷内门牌号已改为东厅门**号,除老住户外,许多人已经不知其名。

推荐阅读:

济源:庙街村“扒房”引发“熟人社会”裂变

山西应县木塔申遗亟待资金支持

沈阳故宫否认 地震致墙面裂缝

佛山祖庙片区:重现三尊佛像 恢复梁园古貌

分页:[1] [2]

编辑:菩提树
名称世界最长风雨桥:三江风雨桥

类别古建结构
名称西藏拉加里王宫遗址

类别国家级文保单位
名称广东阳山潭村:“养在深闺”的古村落

类别私家园林建筑
名称陕西蒲城县的历史人文

类别省级文保单位
名称岭南古村落——潮州龙湖古寨

类别自然山水园
名称泮庐:倚水而建的徽派代表建筑

类别古建形式
 ·江西鹰潭上清古镇改造项目完..
 ·为什么德国不会发生强制拆迁..
 ·海南7个村庄入选首批中国传统..
 ·湖南辰溪五保田古村入选首批..
 ·苏州重修古城保护控制性详规..
 ·盘点苏州古城保护的五个阶段..
 ·西方城市如何保护自己的老建..
 ·贵州十大民族特色古建筑评出..
 ·古村落是岭南民俗文化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