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渎庙曾是庙街村人的骄傲,但现在却变成了庙街村人的“纠结”。
庙街村共有985户村民,3000余人,宅基地(农村的农户或个人用作住宅基地而占有、利用本集体所有的土地)有393亩,位于济源市西北两公里处。记者查阅资料发现,济渎庙是隋开皇二年朝廷为祭祀“四渎”神之一的济水神所建,是河南省现存最大的一处古建筑群落,被誉为中原古代建筑的“博物馆”。
拆迁问题因济渎庙而起,当地政府在此规划了一个风景秀丽的济渎庙文化景区,里面甚至还有人工湖,但这些人工湖要占据大片良田。
民房变“棚户区”?
走在庙街村,广播不时响起,那是指挥部的人在讲话希望村民尽早拆迁。庙街村拆迁指挥部全称是“庙街居委会拆迁改造安置指挥部”,它的上级指挥部是“济渎区域综合开发指挥部”,隶属于北海街道办。
指挥部就在村里的普通民宅里,他们并不神秘,工作人员的穿着也很普通,唯一不同的是外面挂着指挥部的招牌。
指挥部的房间有些空荡荡,记者在房间里看到,大厅里摆着十几个塑料椅,而房间的墙上则贴着指挥部的各种联络方式,涉及北海街道办的十几个单位,也包括广播台。
一条落款时间为2012年12月11日的红榜《告庙街居委会广大居民》,表彰了拆迁户“舍小家为大家的奉献精神”。公告称,庙街居委会一期拆迁已签订拆迁协议125户,拆除房屋75座,经济渎区综合开发建设项目指挥部研究决定,给每户已签订拆迁协议并按规定时间完成拆迁任务的居民冬季补助3000元。公告还写明:“请以上居民在2012年12月19日携带身份证到庙街指挥部领取补助”。
另一条落款时间为2012年12月28日的公告则是对规定时间内拆迁的居民予以奖励,包括冬季取暖费、过渡期租房补助费、签订协议奖等各种奖金。
眼下,庙街村人更关心的还是他们的房子。当地政府的十大项目工程将庙街村的民房说成是“棚户区”,当地媒体也是如此报道。这让很多村民感到不解,“这里的房子都是民房,有些才盖几年,怎么是棚户区?”
记者在现场看到,这些都是北方的传统民居,都有大院子,大围墙,靠近街边的房子看起来还较新,房子下面均设有店面。
庙街村985户村民分三个阶段拆迁,只有街边的几排房子幸免。而围绕着济渎庙周围的拆迁户就有上百户,这些房子大多已拆除,只留下一片废墟,工人正“叮叮当当”地在工地敲着。
庙街指挥部的工作人员挺随和,他们说领导不在,自己是街道办招来的工作人员。一名工作人员说:“庙街指挥部在上半年(2012年)做了调查,90%的居民都同意拆迁,如果要了解更多的问题需找领导。”但记者拨打了该工作人员提供的手机号却没有接通。
拆迁速度缓慢
事实上,指挥部进驻庙街已有半年多的时间,但至今完成拆迁的户数只有100多户。
庙街村村民张军说:“其实不是我们不愿意拆迁,而是我们对拆迁有疑义。”张军列举了自己的质疑:国家出台的政策都是“先安置再搬迁”,但现在安置房没有,而是鼓励我们说先拆有奖,让我们自己去找房子。另外,他还提到,最初说庙街是就地改造,“但现在安置房是在几公里外。”
庙街村的安置房和其他拆迁村一样,是按当地政府出台240平方米的标准。但是在庙街,安置房分成了A区和C区两个区,各120平方米,A区在庙街原址,C区离庙街有几公里。
指挥部的《拆迁改造安置政策16问》提到,“如果A区安置房建设因政府原因不能回迁的,按2200元每平方米对居民进行货币补偿。”但不少庙街村的村民质疑:现在济源的房价单价都到四、五千元了,2200元连最偏的区域都买不到。
推荐阅读:
山西应县木塔申遗亟待资金支持
沈阳故宫否认 地震致墙面裂缝
佛山祖庙片区:重现三尊佛像 恢复梁园古貌
古建文物傍“豪华会所”是监守自盗
分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