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
  首页 | 谈古论今 | 文物古迹 | 古建艺术 | 古建营造 | 古典园林环境 | 古建器皿 | 古建历史 | 古建论坛
 古建首页 >> 古典园林环境 >> 自然山水园 >> 正文
湖南寨市千年古镇
来源:邵阳晚报  作者:林森  日期:2012-9-27
    寨市是一座有故事的古镇。

    这里三国时称诸葛城,唐代为徽州首府,建城历史有1800多年。

    镇上的现代建筑很少,数百座苗族、侗族的木结构房屋将小镇紧紧包裹起来。青石板路、老木屋、红灯笼、古商号,行走在寨市的大街小巷,觉得时光静谧岁月美好,生活闲适人心恬淡。

湖南寨市千年古镇

    沧桑的青石板路、高挂的大红灯笼、慵懒地“躺”在阳光里的万花茶,西河古街的时光恬淡且美好。

    西河街与西河桥

    从明代开始,西河街便成为寨市盛极一时的小吃街,如今从“王记酥饺”等老商铺中,还依稀可见当年兴盛时期的模样。西河街两侧的商铺和民居大多是采用穿斗结构的木建筑,出檐大,适宜湘西南山地的湿润气候。每一个窗棂都是一处无声的雕刻艺术品,细腻的雕工、多样的图案,让人不得不感叹工匠师傅的技艺高超。

    西河街上没有喧嚣。店铺前、弄子里,随处可见穿着民族服饰的妇女们在不紧不慢地雕刻万花茶。不起眼的冬瓜和柚子皮,在她们灵巧的双手下,化身为一个个形态各异的“艺术品”,且滋味甜美。

    沿着曲折幽深的青石板路在西河街上径直向前走,不多时,西河桥便矗立在眼前。它始建于雍正1727年,1954年一场大火让这座历经两百多年风雨的古桥毁于一旦。2009年,乡贤杜勤德先生捐资对桥进行重修。西河桥长56米、宽7米,分主桥和附桥,亭廊相连,浑然一体,主梁中绘太极图,桥中央五层阁塔飞檐高翘,犹如羽翼飞展。西河桥建筑的神奇之处在于它出自楼桥世家之手,造桥时全不依赖图纸,整座桥梁不用一钉一铆,结构斜穿直套,纵横交错,却一丝不差。

    如今的西河桥成为了寨市人纳凉休憩的绝佳去处,桥上人们三五成群地聊天、喝茶、下棋,时光此刻更加惬意且从容。

    安平观钟与古城墙

    在可以俯瞰寨市镇的孝思亭里,古老的安平观铁钟悬挂在离地两丈的地方。这口铸造于明成化七年(1471年)三月的铁钟,高1.5米,口径1.33米,重约300公斤,由生铁锻铸而成。钟上有千字铭文,为当时的县令程婴所书,记录了明正统年间蒙能率领苗民起义攻占县城,城邑被毁后又重建的全过程。安平观铁钟尽管如今已经满布铁锈,但钟上刻的铭文仍清晰可见。

    时光静静流淌,安平观铁钟像一位淡定的长者,以岿然不动的姿态见证着这座古镇的变迁。时至今日,安平观铁钟依然发挥着它的警示功能。每当出现山火等紧急情况,铁钟便会被敲响,那粗犷嘹亮的钟声在古镇的上空久久回荡,沉淀着历史,警醒着现在,庇佑着未来。

    从安平观铁钟再往前走100米,便可寻见明代古城墙的踪迹。寨市残存的明代古城墙现今只有20米,建于明洪武六年(1373年),以青方石和青砖混合构筑。在岁月的洗涤中,明代城墙当年伟岸挺拔的身姿不复存在,只留下丛生的杂草与青苔间的一段残垣断壁。城墙下,百年窨子屋旁的千年古井从未干涸,汩汩流淌。寨市古镇宛若这口古井般,总有一种源源不断的深邃和厚重在传承。

    传承千年的护林禁碑

    “道旁之树,先人栽植,以为永远歇凉之古树,众生不许剪伐,故勒石刊碑。”(北宋崇宁五年,九溪冲护林碑);“为培禁古树,保卫地方众人六畜安宁,特勒石封禁,永垂后人。”(明洪武二十年,关峡护林碑)。寨市护林碑展览馆至今保存了唐、宋、元、明、清和民国时代的百余块护林碑,有实物,更多的是拓文。细细品读这一篇篇碑文,不禁对古人守护山林的虔诚和智慧肃然起敬。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每一篇碑文都语气诚恳、言简意赅,从百姓的切身利益着手进行劝导。绥宁有“三湘林业第一县”的美誉,这里的生态原始状态保存完好,生物物种众多,生物链完整,是天然生物园和物种基因库,这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代代相传的护林意识和实践。

推荐阅读:

泉州滨海古城峰尾的美丽渔村

广东三水芦苞古镇

广西恭城有个清代建筑村

鹰潭曾家村的幽幽古韵

编辑:菩提树
历史淹没在深邃富丽的建筑中,格调却“刻”在沧桑的建筑之上,古代建筑是我..
西窑 碧落寺碑亭 双桥 碧落碑 在晋城西北约十五华里的泽州县南..
“寺中隙地固多,而屋宇寥寥中,有中殿削落更甚。然规制奇古,绝不类..
我国丰富的古代建筑不仅是文化瑰宝,也是建筑史上的奇迹。 在全国各地纷纷申..
站在“五凤坊”长廊,可以看到紫阳街上的石窗展示 夜色中的悟真坊。紫..
凤凰古城 世人对于凤凰最初的印象,是缘于沈从文先生的文学作品《边城》..
 ·罗哲文:多少遗憾 都付断壁残..
 ·古城复兴重在突破发展瓶颈
 ·莫让“棒杀”抹杀了开封复兴..
 ·旅游专家谈论巨资再造古城是..
 ·西塘模式之人与古镇“碰撞”..
 ·西塘模式之活着的千年古镇的..
 ·阮仪三:留下“真古董”就是..
 ·寻找撬动发展的支点 大同历史..
 ·“东方之门”被讽“秋裤”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