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辛梓在老城区调查](http://gj.yuanlin.com/UploadFiles/201208/2012817171543203.jpg)
张辛梓在老城区调查
实体文化和人文气息同样重要
采访张辛梓前,记者翻阅了他写的《杭州城市文化见闻录兼作扬州城市文化观察》部分内容,他从“城市文化”、“城门、城墙、城河”、“街区”、“古建筑”、“引导式旅游”、“地方文化推广”六个方面,对扬州的古城文化保护和发展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他认为,城市文化是一个城市给人带来的身心体验。在城市文化中,实体文化和人文气息同样重要。实体文化包括通常意义上讲的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古城古建加上地方手工艺、方言、曲艺都属于这一范畴,而人文气息则要依托城市的发展,不止保护这么简单。人文气息,来自于城市对人才的吸引,对一种精神的宣扬,对市民的教育和熏陶等。
一个城市的文化,需要“传承”、“保鲜”和“普世”。“传承”,落足于城市历史遗迹的保存。“保鲜”,是指可以在“城市人”身上找到的,与这个城市紧密相连且不断升级的文化特征。“普世”,即城市需要将自己的文化积极推广,鼓励世人了解、促进地区交流。只有做到很好的水土保持并加深城市人对自己城市的认同感,才能积极地对外推广。他认为,只有做好这些,城市文化才算得上是“有血有肉”。
奔波四年多,图片搜集7GB
说起自己刚刚完成的“暑期作业”,张辛梓坦言,这篇文章耗费了他不少心血。虽然成稿为3.6万余字,但实际上他写的远不止这么多。
据介绍,从开始动笔到最后成形,这篇文章至少修改了四五十次。其间,他还写了近两万字的随笔。而在杭州旅行考察的7天时间里,他每天都坚持写日记,将当天所看到的古迹名胜和感悟,都一一记录下来。
在着手完成这篇“暑假作业”前,张辛梓就对古城文化保护有很大的兴趣,从四年多前开始,他就利用课余时间,穿梭在扬州的大街小巷,实地探访古建筑。他的扬州老城区图片资料就有7GB,涵盖了扬州老城区所有文保单位和街巷的影像。
为了让资料更加全面和精确,张辛梓四处借阅有关资料。从扬州地方文化丛书,到扬州街巷的研究报告,再到扬州园林的零散资料、古地图档案等,他都有所涉猎。为了找到更详细的资料,他跑遍了所有可能有档案的机构。
希望更多的人参与古城保护
张辛梓坦言,探访古城文化是他的兴趣所在,研究成果还缺少深度。但他希望引发读者的思考,甚至行动,让更多的人都参与到古城保护中来。
【专家点评】见解独特,不少建议可借鉴
对张辛梓的这篇“暑假作业”,扬州著名文化学者韦明铧评价,现在的年轻人如此关注城市历史文化传承的不多,精神非常可贵。从整篇文章来看,张辛梓善于思考,文笔也非常“老辣”,思路很开阔,很多见解独特。扬州与杭州对比结论较准确,不少建议值得借鉴。
【人物名片】
张辛梓:扬州中学高二学生。2009年,受邀参加运博会市长论坛。年仅15岁的他,成了与会年龄最小嘉宾。这缘于他关于古城保护及旅游发展的报告,受到市领导的充分肯定。
张辛梓对老城区的保护与利用很感兴趣,曾写过《东关街一带保护及旅游情况调查报告》。
2010年,张辛梓中考总分756分,为扬州市区最高分。
推荐阅读:
胶南市500岁阁子殿换肤原貌
陕西将每年筹措5亿元资金用于文化遗产保护
文遗保护的歙县经验 让历史文化名城名副其实
意大利被迫变卖宫殿还债
分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