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辛梓建议推广古巷游等引导式旅游](http://gj.yuanlin.com/UploadFiles/201208/2012817171518894.jpg)
张辛梓建议推广古巷游等引导式旅游
他是扬州中学高二学生,却有着成年人都少有的毅力。为了探访和研究扬州老城区,他从四年多前开始,利用课余时间走遍了扬州的各个角落。去年暑假,他实地探访了杭州古城,并以杭州的见闻与扬州作对比,对扬州古建筑和历史文化保护等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今年暑假,他终于完成了这份3.6万多字的“暑假作业”《杭州城市文化见闻录兼作扬州城市文化观察》。他就是17岁的张辛梓。
优势:古迹集中保存较完整
张辛梓认为,相比于杭州,扬州的古城保护更有先天优势。扬州的古建筑面积小、古迹集中、保存较为完整;而杭州的古建筑面积大、遗存多,但不集中,风格也不统一,在城市发展中也有一些损坏。杭州人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开始着手保护古建筑、古文化,尤其是他们对于“城门”、“城墙”、“城河”的重视度,相对而言要高于扬州。
建议一:用古城门命名站台
杭州不仅在西湖东岸的一公园内地面上,展示了一幅《浙江省城图》,将这座城市旧有城墙的模样展示给公众,还在三座西湖畔的城门旧址处立碑标记,公交站名都使用城门的名字。在这一方面,扬州做得有些逊色,少见用城门给公交站命名的例子。
建议二:文保单位开放利用
此外,对于古建筑的保护,杭州做法也比较先进,他们将大部分修缮后的文保单位都进驻了机构,且通过一处古迹进驻几处机构的做法,使得文保单位本身的大门能够敞开,一改以往封闭的姿态。而扬州虽然也有类似的做法,但在具体操作中还不够亲民,建议在未来企事业单位可以给这些古建筑的利用赋予更充分的空间。
建议三:街区色调统一协调
扬州城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前还很少用红砖盖屋,老城区街巷里面都是清一色的青砖黛瓦,色调统一,较江南的粉白墙显得粗犷却沧桑。然而后来红砖墙出现了,现在的老城区街巷里基本上是斑斓的景观。张辛梓建议,老城区街巷的色调应该有统一的规划管理。
建议四:可推广引导式旅游
扬州的三轮车夫很久以来就扮演了引导者的角色,带游客走街串巷介绍风俗民情就极富地方特色受到游客追捧,但是因为文化知识所限,效果有限,如果加以培训应该是相当好的资源。基于社区的街巷引导式旅游在初步开展,这种模式应该推广。
建议五:休闲消费引入旅游
张辛梓建议,扬州可以在老城区边缘规划集餐饮、消费、观光、度假为一体的现代生活区域。扬州将休闲消费引入旅游业已经有了比较长的时间,而且比杭州具有更鲜明的地域特色。扬州有着颇具地方特色的底子:扬州三把刀、扬州炒饭、扬州玉器等都是响当当的名号,加上扬州人对于饮食的独到见解和实践,以及在沐浴、足疗等方面的喜好,招揽人气的酒楼、浴室、足疗馆并不在少数。
在下一步的开发利用中,这些地方产业应该得到扶持和培养。扬州北城河北岸的地块在近年已经建成了一个商业街区的雏形,依托扬州玉器和品牌,这里有望成为文玩销售和交流的集散地。
推荐阅读:
胶南市500岁阁子殿换肤原貌
陕西将每年筹措5亿元资金用于文化遗产保护
文遗保护的歙县经验 让历史文化名城名副其实
意大利被迫变卖宫殿还债
分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