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
  首页 | 谈古论今 | 文物古迹 | 古建艺术 | 古建营造 | 古典园林环境 | 古建器皿 | 古建历史 | 古建论坛
 古建首页 >> 古建艺术 >> 古建形式 >> 正文
经典川南民居 栗峰山庄
来源:宜宾日报  作者:郭述华 刘婧  日期:2012-8-7

经典川南民居 栗峰山庄

    栗峰山庄位于李庄镇西南处,小地名“板栗坳”,占地面积1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是一座规模宏大而典型的川南民居大宅院,梁思成就将栗峰山庄收入了自己的扛鼎之作《中国建筑史》一书中,并盛赞其为“川南民居的精品经典之作”!

    抗战时期,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和人类体质研究所及为保护这二所所藏上千箱文物安全的一连军队皆驻于此处,长达六年之久。

    这座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的宏伟建筑,如今又是怎样一番风貌,其中又埋藏着怎样一些故事?近日,记者前往栗峰山庄一探究竟。

    拥有108道门的宏大建筑群

    下了盐李路,沿着蜿蜒的乡间村道一路盘旋前行,大约5公里左右的路程,进入李庄镇永胜村,栗峰山庄已近在眼前。

    栗峰山庄是一座典型的川南古民居建筑群,据同行的工作人员介绍,山庄是明末一张姓人家从湖北移民来川落户李庄后修建而成。山庄由山门牌坊、正堂大院、东边大院、西边大院(即戏院)、东西朝门、内外围墙、炮楼等建筑物组成。整个山庄规模宏大、布局合理、富丽堂皇,而张家人以耕读传家,待人诚朴,堪称李庄大户人家。其山门牌坊楹联上刻写的字迹虽风化严重,依旧可以辨别字迹:“古栗树芳名,仰先公孝友传家,百忍两宗凤两铭;曲江延世系,欣此日林泉托迹,青山绿水赋闲。”牌额上则是“清高门第”四个大字,距今已140年历史。

    站在永胜村村头,只见一组组建筑规整的四合院落整齐地罗列在一片绿色之中,房屋由低向高延伸,七处自成一体、又彼此相通。

    张家友今年61岁,是张家的后人,从出生到现在就一直住在栗峰山庄。“张家有七兄弟,每个兄弟都拥有一组自己的四合院,并且以各自院落的特点、建筑时间等各赋其名:‘牌坊头’、‘田边上’、‘坡高头’、‘桂花坳’、‘朝门口’、‘新房子’、‘老房子’,其间,还建了一个戏楼院,供张家人娱乐所用。”张家友告诉记者,小时候,父亲总是拉着他们兄弟二人,唠叨张家宅子以前的面貌,还有张家家中那几十台轿子,几十顶官顶等等。

    张家友引着记者,一边参观一边介绍,栗峰山庄共有108道门,其中暗合着三十六天罡之数,以及七十二地煞星之数,与其一冲之隔的南北两处,还分别建有遥相呼应的两座院落,北面的便是“桂花坳”,南面则是“新房子”。“父亲说,当年为了防土匪盗贼的骚扰,张家还专门在山庄周围建了内、外两道砖石构成的厚围墙,那时的山庄俨然一个庞大的围城,很是壮观。山庄内还建有打造枪炮的烘炉作坊,围墙四周都修有数个炮楼,并日夜有人守护着山庄安全……”

    旧家高门曾是峨峨学府

    1940年10月,国立中央研究院的历史语言研究所、人类体质学研究所带着所藏的上千箱文物及数十万册图书和保护其安全的一连军队由南京到长沙、至桂林、再到昆明、最后辗转入川,来到李庄栗峰山庄。

    同行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历史语言研究所的人最多,住在山庄的正堂大院,除图书馆外,部分职员的宿舍也在此院。图书馆的书籍是最丰富、最完备的,有中文书籍十三多万册、外文书籍一万多册、中外杂志两万余册。图书馆每月都有报表存查,不仅提供本院图书借阅,还要满足同时迁来李庄的其他单位机构比如社会科学研究所、中国营造学社、中央博物院等查阅。当时还有东北大学、四川大学、南开大学等大学毕业生,都会来所里借住读书、整理资料,完成他们各自的著作。

    而人类体质学研究所的人员不算多,住在栗峰山庄东边大院,也就是“新房子”里,与历史和文学的校注、校订机构同院。该所主要研究人类化石及骨骼结构等内容。

    对于当时的状况,据李庄镇政府提供的《张氏宗谱》记载:“当时学者专家名流荟萃于斯,他们得以优游治学于其间,与我张氏深明大义顾全抗战大局,腾出住房自身偏居一隅而又热情接待,大力支持,提供方便分不开的。因而,宾主间结下了广泛的深厚的友谊。”六年后,抗战胜利,研究院东迁,还立下了“留别李庄栗峰碑铭”,铭曰:“江山毓灵,人文舒粹。旧家高门,芳风光地。沧海惊涛,九州煎灼,怀我好音,爰来爰托。朝堂振滞,灯火钩沉。安居求志,五年至今。皇皇中兴,泱泱雄武。郁郁名京,峨峨学府。我东曰归,我情依迟。英辞未拟,惜此离思。”

    山庄右边的四合院名为“田边上”,它曾是后方当时最大的文史图书馆,各类书籍整整齐齐放了七间大房子。这众多书籍虽经数万里辗转搬运,仍旧完整如初,很令史语所骄傲。在抗战烽火之中,这座建在“田边上”的图书馆,分明就是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粮仓,是抗战文化的“武器库”。1940年,时任史语所所长的傅斯年来到栗峰山庄,他就曾对北大研究生李孝定说:“如果你愿意上课,就去昆明,如果你愿意自修,现在史语所搬到四川李庄,那儿的参考书及第一手资料最为丰富,你就到那儿看书好了!”

    李庄人眼里的史语所所长

    山庄北面的四合院名为“桂花坳”,如今外观尚好,可走进屋内,里面的院落、木质构架已是破旧不堪。这里曾经住着史语所所长傅斯年一家人,而如今,这里是张家友的家——永胜村六组53号。

    “傅斯年的行藏起居在大部分乡下人眼里是很神秘的,也只有个别近距离接触过的人,才略微知道傅斯年的为人。而我的父亲,就是当时傅斯年的轿夫。”张家友回忆,从板栗坳上街有七八里的距离,而李庄镇又是在长江边,来来去去都要经过一个很大的陡坡,路不好走,滑竿成了当时傅斯年出入最主要的交通工具。

    滑竿就是两根硬黄竹做抬竿,两端分别绑一块坚厚横竹,作肩扛之用。以数十块二指宽的结实竹片串系两竿之间,坐卧皆可。“父亲曾经告诉我,傅所长胖得很,恐怕有一百七八十斤,换了好几个轿夫都抬不稳,后来就只有父亲和一位姓刘的才抬得起来。”提起傅斯年,张家友满是感激:傅所长经常去镇上办事情,或者从李庄码头乘船上南溪下重庆。从板栗坳到李庄,抬滑竿的只要折一下,他马上就喊停,自己下来走一段路,他是怕父亲和另一位轿夫累着了。抬一趟,是一毛钱,中间傅所长去办事,还会给父亲一毛,让他们去喝茶,这一趟下来的钱,在当时可以买7、8升大米。”

    张家友说:“傅所长待父亲他们很好。到李庄,经常有请客吃饭的,饭碗摆好,傅所长一坐下来,刚捏起筷子他又刷地站起来,看轿夫桌子上的菜一样不一样。要是不一样,他马上站起来喊着父亲几人就走。”

    “傅斯年平日不大出门,他懂得雀鸟说话。”张家友听父亲讲,有一回,傅斯年说学乐殿(旋螺殿)有两块田的早谷子黄了,他说他是听麻雀说的。大伙儿都不信,第二天,跑去学乐殿一瞧,果然看见有两块谷田,麻雀多得很。

    居民期望山庄得到更好保护

    中央研究院迁走后,山庄房屋继续由张家人管理使用。解放后,政府没收山庄并拆掉围墙,把房屋分配给当地村民居住。至此,栗峰山庄依旧住有当地农户约六、七十家。

    栗峰山庄现存山门牌坊、正堂大院地基、西朝门、戏院房屋、东边大院部分木质穿斗瓦房等古民居建筑物。而一些石栏、石梯、石墩则散落于院内部分农户家中。

    家住永胜村六组40号的何素芬今年72岁,她在栗峰山庄已居住快50年,何素芬向记者展示了“流落”于自家的一些石墩和木质桌椅,“这些现在都算是文物了,我们都很珍惜,也希望能够保护好,可那些腐蚀严重的窗檐、木质阁楼,看着它们越来越残破,觉得可惜得很。”

    “这座川南古民居,虽然现在木质房屋及设施损毁严重,但山门牌坊、正堂大院地基、基本轮廓尚在,其山庄整个平面结构为组合院式,纵深三进,大门、正厅、正房依次置于同一中轴线上,其他房屋在其左右错落有致地建在两侧,这一独具特色的建筑格局还被古建筑学家梁思成收入了《中国建筑史》书中。此外,中央研究院迁住栗峰山庄长达6年之久,也为栗峰山庄积淀了厚重的历史文化。它的价值,无可估量。”同行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让山庄得到更好的保护,这样既可以有效保护好现存的山庄文物,又增添了古镇李庄的文化氛围,这是大家共同的期望。

推荐阅读:

六大民居派别之岭南建筑

山西古建——同样的路不同的风景(一)

山东沁县石刻 佛教艺术之瑰宝

颐和园长廊的人物彩画

编辑:菩提树
“寺中隙地固多,而屋宇寥寥中,有中殿削落更甚。然规制奇古,绝不类..
我国丰富的古代建筑不仅是文化瑰宝,也是建筑史上的奇迹。 在全国各地纷纷申..
站在“五凤坊”长廊,可以看到紫阳街上的石窗展示 夜色中的悟真坊。紫..
凤凰古城 世人对于凤凰最初的印象,是缘于沈从文先生的文学作品《边城》..
毓璜顶公园 毓璜顶公园,又名小蓬莱,是烟台市区的主要风景区之一。坐落..
来到束河古镇,你会找到对生活的另一种热爱 束河古镇 远离尘嚣,忘..
 ·苏州出台政策鼓励民资进入古..
 ·杭州规定拆古建筑最高罚50万..
 ·缙云百年宗祠被卖私有 当地村..
 ·抗震性能突出 木造建筑或成新..
 ·学者谈名人故居频被拆 保护比..
 ·“挂牌保护”能否保住优秀历..
 ·武当山遇真宫山门将顶升15米..
 ·河北首届滦州古城婚俗文化节..
 ·保护历史建筑需要新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