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杭州市塘栖镇水北街,紧靠运河的廊檐下晾晒的鱼干以及对面隐约的白墙黑瓦,仿佛依稀可以想见这座曾经的江南首镇繁华的水乡生活。但运河货运改道后,这里已逐渐冷清下来

塘栖镇广济桥南,一条依附在过街楼中、叫做“三条半”的弄堂
食物讲究中的风土表达
从广济桥北走来桥南的人,大多手里拎着三两包糕点;据说平时也有不少杭州市里的老人,坐几个小时的公交车来塘栖买糕点。塘栖糕点中的老字号有法根、老刀等,云片糕、麻酥糖、椒桃片、节节糕、枇杷梗等,品种多样,包装朴素,价格公道,看起来绝不是刻意为游客准备。
塘栖人对吃颇为讲究,在水北街经营康乾食府的陈康华说:“塘栖人说‘挤’虾仁而不是剥虾仁,讲究食材的新鲜。”作为重要的水路码头,南来北往的客流提升了塘栖的味蕾感受。青团最好的食材当然是清明时节的艾草,冬天的时候就用石灰腌制过的南瓜叶。包粽子就在店里完成,来往的人都能看到醇厚的红豆沙,还有酱香的肉馅。“到了旅游旺季,粽子不够卖的时候,也要特地为老主顾留货,很多老人家都是从杭州专程赶来的。”
对食物的讲究说到底是风土的表达。蒋遇生说:“过去每年清明节前后,大批苏州、嘉兴、湖州等地的香客要去杭州进香,有白花花的收茧船、蚕农们去超山轧蚕花时的烧香船等,女人们头上一律插着红纸或红绒做的蚕花”,往返时都在塘栖停船住上一宿。慢慢地,塘栖蜜饯成为香客们最为青睐的特色商品。距离塘栖镇不远的超山植梅,形成“十里梅花香雪海”的浩荡。现在的超山,每年春天有梅花节,水北街沿街的店铺前总能看到一缸缸的青梅,腌制得通体翠亮。
塘栖的杨梅、甘蔗等也有名,最有名的是枇杷,丰子恺就写过在塘栖吃枇杷的痛快。塘栖经营枇杷采摘农家乐的华老板说:“因为水好,所以塘栖的枇杷在三大枇杷产地中产量最多,品种也最好,每年五月中旬都有枇杷节。采摘枇杷有说法:‘麻点小雀斑,好货囥里边。’”塘栖枇杷品种主要有“白沙”与“红沙”之分。“白沙”,俗称“软刁”,为枇杷中的极品,丰子恺就好这一口。塘栖的“大红袍”,也是“红沙”中的佳品。“五月江南碧苍苍,蚕老枇杷黄。”端午前后,就是枇杷应市的季节了。
现场:被截取的古镇片段:真实,或者非真实
广济桥南街区的改造正整装待发,运河景观楼盘也已处于待售状态。郭璞井边上复建的沿河小楼要迎来肯德基,这对于这个小镇来说,是一件大事。运河集团的工作人员称:“很早之前就希望能招商,但是商户觉得这里人流量有限。”人流量有限,是因为大多数外来者来这里,能够做的事情就是“盯着那座桥拍,盯着几栋老房子拍”,然后买点糕点从桥北到桥南。水北街一带多是经营食品的店铺,大多数老板到了傍晚就回到桥南的家里,水北对他们来说更多只是做生意的地方。
跑了多年的码头,谢金元最喜欢的是,到了一个码头后,上岸听书。现在他自己在水北街租了一个门面开茶馆,偶尔请杭州市里的剧团来演出:“日常的开销都不够,希望水北街变成一个景点,我们这些商户也能分到一点门票钱。”如今,只有水北街一段保留了运河古镇的遗韵,“你们就盯着那个桥拍,盯着几栋老房子拍,一点都不真实”。被截取的片段有着想象古镇的真实般的光晕,但是它绝不是一个古镇的整体面貌。几栋老房子指的是水北粮站,门前还保留着巨大的运米吊车;粮站旁边就是塘栖耶稣堂,朴素无华。
最真实的可能是水北街的沈木匠,80多岁了,每天还在做木桶,他1948年做的木盆,现在还在用,那一年他的大女儿出生,眨眼女儿都六十多岁了。沈木匠做木桶,修木桶,很少抬起头来看水北街上来往的游客。邻居是卖水缸的,但是生意不太好,曾经的生活必需品已经退场,最好的生意,就是某个剧组要拍摄一部关于江南水乡大宅院的故事,一下子买走十多顶水缸;还有就是,杭州城里某家经营杭帮菜的连锁酒店老板,决定买几十顶水缸回去作为室内装修的素材,里面可以种睡莲、养金鱼。
行途:梦里依稀到客船
丰子恺是个具有旅行者趣味的人。上世纪20年代,正是体验近代火车旅行的时候,他却从夏目漱石的小说里获得了一种慢节奏的认同感。拒绝被近代火车搬运的他,选择了从家乡坐客船到杭州,“走运河,在塘栖过夜,走它两三天”。那时的塘栖,廊檐相连,酒家也颇有特色,“即酒菜种类多而分量少。几十只小盆子罗列着,有荤有素,有干有湿,有甜有咸,随顾客选择。真正吃酒的人,才能赏识这种酒家……酒徒吃酒,不在菜多,但求味美。呷一口花雕,嚼一片嫩笋,其味无穷”。最妙的是“靠在船窗口吃,皮和核都丢在河里,吃好之后在河里洗手”。当代的环保主义者看了,也会表示认同吧。
郁达夫也来过塘栖,不过他不太认同客船的缓慢,而选择了从杭州坐汽车前往。但超山的十里香雪海,让他体会了“疏影横斜水清浅”的雅致。最后,郁达夫给出了从超山往塘栖的最佳交通方案,还是“走走路坐坐船更为合适”。对于当代旅游者来说,选个冬天下雪的日子,坐着船,从运河上,慢慢地划到超山下船,踏雪寻梅,如果是晚上,就打着灯笼——清初诗人吴钟琰在《溪河夜泊》写过:“门市相向锁长虹,画舸奔云趁晚风。萧歌声喧春梦杳,两廊灯火映溪红。”如今,塘栖镇上不少水道的两岸都挂着红灯笼,不知是不是呼应这句古诗——这样的玩法,总可以算是对前辈旅行者的致敬吧。
推荐阅读:
湖南侗寨火灾看传统民居改造
甘肃平凉城延恩寺塔开工维固
宿州省重点文物“林探花府”坍塌严重 修缮搁浅
丹东海底深藏明代沉船 今夏有望揭开神秘面纱
分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