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场秋雨,在窗外无声地下着,我伸出的手,触碰不到一丝余温,凉凉的如空气中弥漫的温度。十月,如一缕轻烟,若不是提醒,它或许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成为过去。华灯初上,霓虹闪烁着各种迷离的色彩,远远看去的骑楼城宛如一座被黄云笼罩的富丽堂皇的宫殿,而街上若隐若现的人影给这座饱经沧桑的老城增添了几分生机。
“青砖,石墙,断壁残垣,冰冷,坚硬……”同行的友人细细碎念。我用手摸着坚毅如昔的石墙,心底泛起微微涟漪,仿佛几百年前我就在这里来往了几千回。
梧州素有“百年商埠”之称,地处桂东水路咽喉,坐落在举世无双的鸳鸯江畔,是岭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广西内陆90%的水量从这里出境,颇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势。两天一夜的梧州之旅,游览了风景秀丽的白云山、古老而闻名的龙母太庙等等。其中,最令我叹为观止的是这颇有岭南特色的百年古迹——骑楼城!
有人说“一片旧城就是一本厚重的‘书’,一座古建筑就是这本书的内页”。那么作为是广西水上门户的梧州,骑楼城便是它的内页。
行走在骑楼里,犹如在一卷古画中遨游般惬意。据说,连绵成片的骑楼是梧州昔日商贸繁华的标志,1897年,梧州被辟为对外通商口岸后,逐渐发展为珠江流域著名的商埠,骑楼建筑也在那个时候在梧州兴起。骑楼防雨防晒的特点,既便于展示橱窗,又招徕生意。古时骑楼凭借这个特点,市贾云集,街上大大小小商号1500多家,因此造就了梧州上万的富商。
骑楼给我的感觉像是一位温柔的美娘子,她清瘦,隽秀,温文尔雅。她静静地守护着老城的历史,从繁华到荒芜,一点点,一天天,她的惊世容颜随着瓦砾纷飞而殆尽。那涂满干瘪苔藓的青砖,像一本日记述说着流年的忧愁风雨;那崩裂无形缝隙的石墙,像一位饱经风雨的老人,一种沧桑从骨子里流了出来。但是,骑楼依然在羸弱中坚固不摧,与天地、山水维系在一体,苍凉中泛出一丝丝的不屈不挠的精气神。
目睹梧州的骑楼城,不禁想起了远在家乡的安铺小镇。安铺是广东的四大古镇之一,由于其地处九洲江下游入海口,水路交通发达,往东南亚的商客经此地转送货物至广西等地,明清时期贸易往来就相当频繁,而“安铺骑楼”也就在那时候伴随古镇的繁荣而生。外婆家坐落在九州江畔的安铺小城上,记得小时候外婆每天都会背着我去买菜,小小脑瓜伏在外婆那瘦骨嶙峋的背上穿梭于安铺骑楼的大街里,总会让我找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归属感。听母亲说,外婆是当地有钱人家的闺女,年轻的时候是闻名全城的美女之一,多少年轻的美男子曾经拜倒在外婆的石榴裙下。但外婆最终的归宿是嫁给了外公,当地一个不起眼的文弱书生。听罢,令人惋惜,但外婆从来没有说过半句悔言,她说一个人最美的是内在,文化修养是外貌容颜无法替代的,人世匆匆,遇见的那位就是在最恰当的时候遇到的最恰当的人。
记忆深处的安铺骑楼是一座座的骑楼互相连接成的长廊,如长龙般只见其首不见其尾。两边商铺鳞次栉比,商品琳琅满目,人来人往,熙熙攘攘……
抬眼望去,绵绵秋雨线似的挂在灰蒙蒙的天空,湿湿的。心情不由得也有些湿润,便信手拿起雨伞,向淡淡的灯红中走去。秋风偶尔吹来,吹乱雨水那整齐的步伐,也吹乱走在雨中的人们的心情,如吹乱的长发,梳理不成样。时光荏苒,岁月朝着老去的方向迈着毅然的步伐,容不得任何人可以选择转身。
在文化的交融和冲击下,古埠安铺的骑楼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昔日繁华只剩断壁残垣。我在上初中后就回到父母身边生活,之后便很少去外婆家。再后来外婆也走了,我就再也没有理由回去安铺。如今梧州这一大片的骑楼触动了我心底那根思念的弦,往日的时光被呼唤得久久不能平息。想念外婆,想念安铺,想念安铺骑楼……
盼望着,盼望着橙乡人们能守住安铺仅有的那一派古埠繁华,擦亮安铺独特的地域名片,保护好安铺文化中的一支奇葩,像梧州骑楼城一样绽放一方美丽!
推荐阅读:
考古队发现株洲秋瑾故居老基础
保护古镇建设新村 鄞江欲成宁波“后花园”
揭秘宁陕老城隍庙的两大谜团
走访重庆江津古镇带来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