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村落濒危。
无人理会只能看着它们湮没尘埃,理会太多可能让它们没了灵魂。
保护传统村落,恐怕最重要的是要弄清“留下什么”,然后再考虑“怎么留下”。
“还是不要开发了吧”
由于专业的缘故,秦瑞鸿时常深入潍坊的各个角落探访、调研。从毕业起即在潍坊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执教,研究旅游经济十几年,秦瑞鸿的观念却发生了很大转变。
不久前,一个拥有大量泉水资源的乡镇的负责人找到秦瑞鸿,请她协助规划,对该镇泉水等旅游资源进行开发。“造富于民”这也是秦瑞鸿之前致力于的领域之一。
“依我的意见,还是不要开发了吧。”秦瑞鸿劝道,一旦开发,极易造成破坏,不如给子孙多留点东西。
对方不置可否。
“现阶段各地的村落旅游开发似乎陷入了一种困境,文化传承和旅游开发之间似乎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秦瑞鸿说。几年前,对于潍坊一些传统村落的开发,秦瑞鸿曾兴奋不已。而随着发展,再回头看那些被开发过的地方,她却开始反思。
“很多原有的文化被一涌而入的商业侵蚀,在开发的过程中,原生态的东西越来越少”,秦瑞鸿走访时发现,一些被当作旅游开发项目保留下来的村子,不少已被弄得面目全非。有的开发出商业街,在村里盖起了小洋楼,路边随处可见的叫卖“伪文化产品”的小贩。而原有的,值得保护的东西却越来越少,被开发后的村子千篇一律,甚至有不少原住村民,都被外来的商业人士“挤”了出去。
“被开发后,很多村子变成了旅游区,而不是原本的一个生命体。”秦瑞鸿说,因为一个村落进入旅游开发程序后,不可避免要按照商业规律来进行改造,这就极有可能导致文化被肢解。
“许多村里都有戏台,唱大戏是多么隆重的庆祝方式。”秦瑞鸿说,而过度的商业化开发,则使这些庆祝发生了变质。“比如说,有此以前只在特定日期举行的民众活动,为了满足文化开发的需要,几乎是常年举行表演,有些表演中还掺杂了商业的成分在里面,这对民俗文化反倒造成了伤害。”
“到了最危险的时刻”
而不保护,却有可能造成更大的损失。
走访中记者发现,许多保存了五六百年的村落里,百年老屋在风雨飘摇中开始摇摇欲坠。许多村民和老屋的继承者感受不到保护的价值,或由于经济等原因,对之放任。
“光靠村民保护是不行的,政府必须介入进来,在经济等各方面给予支持。”青州市政协副主席、古城保护修复建设指挥部指挥孟庆刚说。
无人居住也是加速传统村落破败的重要原因。潍坊的许多传统村落,在上世纪80年代初的城镇化建设中,在政府资助下,村民大多搬到山下,随后又流入了山东各个城市。由于各种原因,那里房屋已经残破,基本没有人居住。秦瑞鸿指出,一直以来,以农为生的人,世代定居是常态,迁移是变态。而如今,大量农民出门打工,驻留时间大部分不在农村,于是他们从生活理念到行为方式开始排斥原有的乡村生活模式。
“不说别的,就说这最基本的生活条件,有谁愿意放着干净舒适的新房不住,还整天待在连卫生间都没有的旧村子里呢?”井塘村民吴兴花感叹。
“留得住人才保得住村”
“留得住人,就要满足村民改善生活条件的基本要求”,潍坊市住建局村政科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也是国际上普遍认可的保护方式。对传统村落的保护,绝不是只保护那建筑物的空壳,而是民族文化的记忆、符号、传承。
孟庆刚也告诉记者,要保护好一个传统村落,村民们是其中的重点。村民们对传统村落的保护意识亟待加强。因为村民们传承着村落的文化、技艺、民俗风尚等。有效保护必须在保得住的同时,让传统村落活起来。
“村民们走出农村,文化就消失了。”秦瑞鸿说,政府应将“惠民”的意义再延伸,如果在教育、医疗、卫生、生活等方面将农村的生活水平提高,让城乡之间的差距缩小,把村民留在村里,传统村落的保护就不会再成为一个难解的课题。
推荐阅读:
让“古村落”酿造幸福的味道
太仓市千年古村落响起说书声
福州朱紫坊历史文化街区规划建设稳步推进
没有乡土文化中国文化史残缺不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