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有盛名的黄鹤楼、滕王阁、岳阳楼等“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楼”,最近传出计划集体“打包”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消息,引发各方关注。套用一句网络热词:元芳,你怎么看?一般狄仁杰这么问的时候,此事必有不妥。
十大名楼一说打包申遗,全国人民都笑了。因为,十大名楼许多都是现代新修的,只有天一阁、岳阳楼属于国家文物保护单位。其余的所谓名楼,历史最短的只有11年,“除了名字是老的,其他的都是新的”。这些充满水泥、混凝土甚至电梯的假古董,竟然也有胆量申遗,不得不让人感慨:十大名楼的管理者太功利了。我们想问:是不是我们再修个现代阿房宫,也可以申遗?
公众之所以嘲笑那些“现代名楼”申遗,是因为它们距离世界文化遗产的标准差得太远了,除了它们本身是粗劣的仿制品之外,其过度的商业开发也跟世遗的宗旨背道而驰。而且,公众对打包申遗的目的提出了质疑,对名楼有可能联合涨价表示了担心。换言之,在国人眼中,名楼打包申遗不过是一场中国式的闹剧,这些管理者另有目的,公众质疑的其实是这些名楼的管理者。
我国古代楼宇多是木结构,容易损坏,因为每隔一段时间就会修缮甚至重建。从这角度来说,十大名楼中有不少是新建的可以理解,但这些新建的楼阁并没有按照“修旧如旧”的基本要求操作,管理者按照自己的需求对其改头换面——不但修成钢筋混凝土结构,甚至黄鹤楼竟然安装了观光电梯。这不是在延续文化传统,而是在挂羊头卖狗肉。这样的管理者岂能让人放心?
楼其何辜?它们只是被利用的对象,利用它们获取名利的是这些名楼的管理者。正是管理者素质的低下,才让名楼修缮和重建成为笑柄,才让名楼成为商业的俘虏,才欺骗公众对着“替身”抒历史之情,才联合申遗成为笑柄。真正的名楼所承载的历史和传统,反倒被管理者束之高阁。在此背景下,公众的讥讽充满了无奈和凄凉,楼尤如此,人何以堪?
泱泱大国,以史闻名,名楼就是历史的载体,却被某些楼阁管理者如此糟蹋,个中缘由三言两语并不能解释清楚。但是,有什么样的管理者,就会有什么样的名楼,就有什么样的历史传承。十大名楼打包申遗注定是一场闹剧,但其反映的现实生态让人们不得不反思。公众在看热闹的同时,别忘了提醒一声:名楼的管理者应提升一下自己的素质了,否则只能在历史面前丑态百出。
推荐阅读:
成都古建筑保护获联合国肯定
西安钟鼓楼明起关闭3个月“体检”
福建霞浦松山妈祖第一行宫正殿重修
开化马金霞田村修缮汪氏宗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