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政府支持、社会携手保护文物古迹的典范,慈化寺的维修保护模式,为我市的文物保护工作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经验。”11月1日,来自省、市、县文物部门的领导干部,对寿阳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慈化寺的维修保护工作给予极高的评价。目前,慈化寺的主要维修工程已经完成,千年古寺重现昔日风采。
慈化寺是寿阳县政府1989年公布的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尹灵芝镇落磨寺村,占地面积2240平方米,建筑面积1082平方米。根据寺内遗存的明朝万历年间的“重修慈化寺碑记”记载,慈化寺的建立与伏羲、女娲造人的传说有关。当年伏羲、女娲对于上天让他们结为夫妻的“神诏”有异议,于是约定,把石磨的下扇和上扇分别扔上天,如果掉下来时上下扇合而为一,就结为夫妻。最终,上下扇落下结合在一起,于是两人结为夫妻。慈化寺即为传说中的“落磨”之处,至今寺内仍留有“落磨”遗址。另据可靠史料记载,该寺始建于南北朝时期,现存建筑正殿为元代晚期建筑,其余为明清建筑。该寺坐北朝南,由南向北依次为山门、正殿、三皇殿,两侧为钟鼓楼、东西厢房、东西配殿。该寺历史悠久,建筑和文化内涵丰富独特,尤其是大殿梁架保留了元代建筑风格,雄伟壮观,古色古香,三皇殿中供奉着伏羲、女娲,印证了落磨寺古老美丽的创世传说。
近年来,由于年久失修,慈化寺破损十分严重,建筑物基础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沉现象,墙体歪斜,殿顶漏水严重,正殿梁柱倾斜腐朽,各殿残破,院内杂草丛生、破败不堪。为了保护这一珍贵古建筑,当地村委、群众积极奔走,文物部门聘请专家制订维修方案。2010年底,寿阳籍退休干部崔千柱回乡探亲时探访慈化寺,见这一珍贵古迹破败衰落,很是痛心,萌生了维修古寺的念头。经过前期一系列的准备工作,2011年4月,在崔千柱的组织下维修工程正式启动。期间,市、县两级政府共出资40余万元。崔千柱将自己多年的积蓄拿了出来,还动员亲戚朋友捐款捐物,全市尤其是寿阳当地的社会热心人士、企业纷纷施以援手。此项工程从建章立制到依法维修,崔千柱付出了无数心血。
慈化古寺千年览胜,羲娲创生千古美谈。11月1日,披红挂彩的慈化寺装饰一新。由于在维修时坚守以旧修旧原则,山门、正殿、东西厢房、东西配殿、三皇殿、钟鼓楼都保留了元代及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殿内金光灿灿的神佛塑像庄重肃穆,给人以宁静祥和之感。崔千柱告诉记者,他不惜重金维修慈化寺的目的,“一是通过弘扬佛教文化,净化人的心灵、提高人的思想境界,二是保护文物古迹,借此将其中蕴含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挖掘出来、传承下去”。截至目前,此项维修工程已累计投资200万元。
市文物局局长安振禄介绍,“这项工程程序合法、施工规范、方案完备,社会效益和文物保护效果明显。对引入社会力量参与保护文物工作,具有深远的意义,是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的典范。”
近年来,寿阳县高度重视文物保护工作,并在坚持政府主导的同时,积极鼓励和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事业,目前,14处文物维修工程中有8处属于社会基金维修,基金投入达635万元。
推荐阅读:
申遗是防止被拆?十大名楼申遗或将“无疾而终”
十大名楼“打包”申遗搁浅
泉州俞大猷府第后花园发现大量宋瓷
河北曲阳北岳庙元朝壁画现“真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