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庄上大楼:环山抱水的“城”
在漳州平和县大溪镇庄上村,藏着一座福建最大的土楼,被称为土楼城。它虽然没有加入“世遗”之列,但却比福建其他土楼更为壮观、恢宏。
“庄上土楼共有五个大门,内有两座小山,三口水井,四个主祠。”村民叶志兵介绍说,庄上大楼周长700多米,占地面积3.5万平方米,建筑总面积9000多平方米,楼内均用青砖干砌各间门户,有142开间,最高峰时曾居住1800多人。
站在大溪镇庄上村的一座五层小楼俯瞰,目光所及的庄上土楼气势非凡。庄上大楼前端为方形,转角抹圆,西南北三侧依山而建,层层叠筑,自东向西略成弧形,楼高三层,约9米高。主楼旁还有多座小型土楼,楼内一座相当规模的山包和一个硕大的练兵场更是令人惊叹。
在山包上嬉戏的孩子和忙着为山间小路除草的老人的谈笑声,把庄上土楼的空间充盈得热闹非凡。尽管岁月冲淡了许多色彩,站在当年的演练场上,却依稀可以想象当年的刀光剑影。
一座土楼不仅楼院内有山,还包套土楼、练兵场等众多的建筑,可以想象当年土楼的热闹,尽管许多东西已经消失在烟尘之外,但土楼内那张满蜘蛛丝的“葆真斋”、“毓秀堂”,仿佛还传出土楼子弟的朗朗书声。行走在土楼的各个角落,不时映入眼帘的为数不少的以高浮雕为主的石雕和以立体镂空透雕为主的木刻,却从墙角或者某个角落,泛出历史的幽光,闪烁艺术的光芒。

延安楼:平和最早的生土楼
在漳州谈土楼,就像说一道家常菜一样,这是因为仅仅在平和就有上百座各具特色的土楼,其中就有一座身处闹市却少有人知的土楼——延安楼,它有着确切的纪年,还是平和县保存至今最早的一座生土楼,天地会创始人(即洪灭)万五道宗就出生在这个土楼内。
循着漳州土楼研究专家所绘的路线图,记者穿越数十个曲折的胡同后来到被旧民房包围的延安楼,只见一座造型精美的石头拱形门立在那里,“延安楼”三字格外醒目,落款是明万历年间所建。
难得一见的是,这座门楼两边还各有道侧门,三座门浑然一体,可见当年雄伟气势和设计者的匠心独运,如今两边侧门被两座后建的小房子封堵而难窥全貌,楼门上方多处楼墙已经损毁,杂木丛生。走进楼内,一座方形土楼呈现眼前,但楼内搭建的猪圈、小房子占据大量空间,加上年深日久没有维修,已不见当年热闹景象。
“延安楼独特之处在于它的大门,除通常土楼的石砌拱形大门外,大门外侧还镶嵌着一座造型优美、工艺考究的石牌楼。”漳州土楼建筑研究专家曾五岳表示,如此奇巧的楼门造型,在所有的土楼中是独一无二的,即使在中国古代大型民居建筑中也是罕见的。采访中记者注意到,由数十块石雕构件组成的牌楼,构件之间连接紧密,就算历经400多年风雨侵袭,至今也完好无缺,而且牌楼细部装饰纹样依然清晰可辨,虽历尽岁月沧桑,依然显露着它的丰富的文化与艺术内涵。
“天地会产生于康熙年间,主要分布于华南地区,后在海外华侨中流传。”据悉,经过多方专家考证,天地会作为清初特定历史条件下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互相作用的产物,它之所以起源于清初闽南漳州地区,有其深刻的政治背景、经济根源、社会根源及历史渊源。
推荐阅读:
普布曲桑:守护古格十九年
曲阜孔子嫡孙习读诗书地将恢复历史旧貌
巍山县千方百计加强古城保护
百年流芳京城的湖广香山会馆
分页:[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