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
  首页 | 谈古论今 | 文物古迹 | 古建艺术 | 古建营造 | 古典园林环境 | 古建器皿 | 古建历史 | 古建论坛
 古建首页 >> 古建历史 >> 无小类 >> 正文
芬芳氤氲幽兰巷
来源:姑苏晚报  作者:许宗祺  日期:2010-9-13

    幽兰巷,东口北接干将西路回车道,南接三山街,东出憩桥巷;西口北接双成巷,南接牛车弄,西通花街巷。宋代称勾栏巷(当时称围栏搭棚的百戏杂剧演出场所为“勾栏”),清代已改用今名。

    吴风雅韵幽兰巷

    宋代老街幽兰巷曲长而不宽,在过去许多是独门独户,浓绿的爬山虎攀满了院墙,黑漆木门终年紧闭,难窥其宅内之深浅。即使在白天,小街也寂静得渺无声息。悠悠有蝉鸣声,或不知从哪家哪户里传出的弹词唱曲,委婉、低吟,绵绵细长,吴侬软语煞是诱人深思。莺啼燕语,哀婉低吟的弹词唱腔在深巷内悠悠传出,会使此时的过路行客愁绪万千。

    过去的幽兰巷居民大多受过高等教育,有医学博士、有出过洋的大律师和饱读诗书的大学教授。路遇熟人,彬彬有礼。邻里相逢,吴浓软语娓娓而谈。人文掌故、民间趣事,雅而不俗,充分体现出吾吴之飘逸、悠闲、从容、典雅的民风气息。人一踏进幽兰巷,顿时觉得自己也高雅了许多。似乎不这样,就觉得对不起这条幽兰巷。即使有幽兰巷里的三五红男绿女结伴逛观前,亦是低声交流,毫无喧哗,否则将被幽兰巷里的邻居们侧目鄙视。

    听父辈们说,民国之初的幽兰巷里那些有层次、有修养的宝眷淑女们尤为讲究穿衣打扮。她们总是上身缎袄,下着纱裙。冬日貂皮狐裘,夏天绫罗纱绸。脚穿缎面软鞋,有圆口、尖口之分。白缎鞋易脏,但更能突出鞋上所绣的花儿,一般是居家所穿。红缎鞋则是喜庆时所穿,缎面上用各式彩色丝线绣龙凤或花卉。绣丝一般都不用大红大绿之色,它们太过香艳,典雅的幽兰巷里的女人们嫌其俗气。

    有年轻女子则着长旗袍,料子有绸面、缎面或五彩织锦缎,大都是滚边斜襟衫。斜襟上的盘钮也非常讲究,采用同料身,丝线绕,全是用手工做的。或盘龙扣、琵琶扣、一字扣、双喜扣、菊花扣都成了衣服上精致的装饰品。也有受大上海之时髦风气的影响,追逐时尚的幽兰巷里的年轻女性脚登高跟鞋,身穿做工考究的毛料大衣、裁剪合身的西服短裙。同样的衣服穿在她们身上,总比别人来得优雅得体。

    炎炎夏日,幽兰巷里的妇女都喜欢把茉莉花用细铅丝穿成球形,或悬珠式扇型,吊挂在上衣钮扣上,也有用白兰花插在乌黑的发髻之中。茉莉、白兰两花皆为白色,戴在她们的身上尤显清雅之气。

    从幽兰巷里走出来的女性们总是那样的典雅高贵、气质非凡。她们从你身边娉婷而过时,微风随后慢慢飘来一阵幽香。再回首时,佳人背影已远。

    刘鹗重孙

    南昆铁路工程指挥长刘德枢

    刘德枢,《老残游记》作者刘鹗的四子刘大绅之孙,1937年4月生于北京。1950年春夏之交,刘德枢随其父母全家从北京迁居苏州,家住幽兰巷。1953-1956年在苏州中学学习,1962年毕业于同济大学铁道建筑专业。后为高级工程师,同时,受聘西南交通大学顾问、教授。

    刘德枢曾任铁道部成都铁路局党委书记,1991年,铁道部成立南昆铁路建设指挥部,为铁道部的派出机构,负责全线建设的统一组织指挥,履行建设单位职责。刘德枢奉调任指挥长兼党委书记,项目法人代表。

    南昆铁路东起南宁,西至昆明,北接红果(贵州),全长899公里,是我国继成昆铁路之后,在艰险山区修建的又一条长大干线,并一次建成电气化铁路。它是构通西南内陆与华南沿海的重要通道,也是大西南最便捷的出海通道。

    南昆铁路出南宁盆地,循右江河谷,越黔桂山地,再登云贵高原。海拔从濒临北部湾海滨的70多米,上升到高原台地的2000多米,水平高低落差之巨大,为世所罕见。沿线地形极其险峻,地质异常复杂,工程之浩大艰巨,建设难度被认为“在一定程度上超过成昆铁路”,是国家“八五”、“九五”的重点建设项目。

    南昆铁路修建时,国务院要求是“创造我国九十年代山区干线铁路技术新水平”,铁道部将其列为“八五“科技进步重点工程。

    南昆铁路的建设过程当中,自始至终严格按照经铁道部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标准,科学、积极、有序地展开科研、设计和施工。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于1998年底提前建成,并一次性顺利通过国家级验收,设计和施工总评优良,同时做到了用地全部合法化。

    南昆铁路开通两年后,实际运量即达到设计的近期(指第五年)运量,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被全国政协考察团誉为“中国铁路建设的典范”。

    2000年南昆铁路工程被评为国家级和部级优质工程,2001年国务院授予南昆铁路工程科技进步一等奖,2003年国家环保总局授予“国家环境保护百佳工程”称号。同年,刘德枢荣获铁道部“火车头”奖章,建设部“全国工程建设管理先进个人”称号。其时,同济大学授予他“荣誉校友”称号。有幸领导建设国家级铁路工程大项目的人,在全国也没几个,据我所知,好像苏州也就仅此一人吧。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刘德枢的堂兄刘德威受刘鹗家族之委命,整理编辑刘鹗及后人四代的诗集《余沤集》。当《余沤集》于2001年出版时,笔者很荣幸亦获赠一本。

    “海式住宅”万嵩源宅

    幽兰巷11号是苏州市的控制保护建筑,控保编号为234,现存主要建筑为第一进、第二进楼房。

    万嵩源、郁烈夫妻于1938年购入幽兰巷11号老宅,在原址上重建而成。原住宅的形状为中间高两头低的“馄饨担”中式建筑,总占地面积3分3厘地,建筑面积约450平方米。万氏夫妻购入该处住宅后进行翻建,拆除原住宅第一进、第二进,保留了第三进的中式住宅。在原第一进、第二进的基础上翻建成现存的“海式住宅”。

    过去的苏州,许多大户人家隐藏在曲折幽深的小巷之中,内敛而不露。现在的幽兰巷11号是一座中西合璧的小庭院建筑,此类建筑外表朴素,内则隐藏桃源小世界。

    据万家后人介绍,此宅外砌青砖,两扇黑漆大门,外悬狮头衔环,大门上有一小木门,有来客扣环时,屋里人可开启以窥视外来客人。

    进入大门,则有照壁遮饰内园,人可以从左右弯入庭院,曲径细道铺的是小鹅卵石,上有紫藤花架遮阴。

    前院是座两层西式小楼,为避苏州的潮湿气候,故地基做得很高,左右有石板阶梯攀登,方能进入客厅。小楼的底层会客,二楼两间屋是万嵩源两个儿子及男仆的住所。其男仆当年才三十多岁,是苏州横泾人,跟随万氏已有十多年,非常贴心,负责看管门户及外购。

推荐阅读:

让冰箱成为你的风水法宝

沈州大粮仓发掘经过:发现辽代炭化谷物

山西芮城县发现五座汉代砖室墓

考古人员发现英国最古老房屋距今万年

分页:[1] [2]

编辑:毛怡群
在喀什东郊5千米处的浩罕村,有一座伊斯兰古建筑群,这座陵墓称为“阿帕克..
听枫园,位于苏州金太史巷旁的庆元坊12号,1982年被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
苏州太平天国慕王府花园 在苏州古典园林中,慕园是一座缺乏知名度的帝宅..
七姬墓位于苏州古城内的蒋庙前,明嘉靖年间在墓前立七姬庙,据传庙址原为..
万寿山前山中轴线上的建筑群 此园位于北京城西北,圆明园之西,玉泉山之..
在保存下来的老建筑中,扼守在路口的门楼我们经常见到,而且很多门楼上修有..
 ·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专家组..
 ·“东方之冠”取材古建筑斗拱..
 ·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文保工作..
 ·石材研磨刷如何炮制“仿古石..
 ·鉴赏掌中珍玩鼻烟壶 材质是基..
 ·小作坊到大产业 江门传统家具..
 ·粤东人买房“风水否决制” 风..
 ·高仿印刷书画艺术品可以以假..
 ·收藏古玩别钻牛角尖 切勿轻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