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务院发出《关于核定并公布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核定公布了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及与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合并的项目,红河州石屏县新增郑氏宗祠、石屏文庙古建筑群、来鹤亭3处国家级文保单位。加之第六批的陈氏宗祠、企鹤楼,石屏县现共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处。此外还有省级文保单位7处、州级文保单位23处、县级文保单位65处。
第七批名单内,红河哈尼族自治州以11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居省内第一,大理白族自治州以10处居第二,楚雄彝族自治州以6处居于第3。至此,云南省大理以总数24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居省内第一,红河以21处居第二,昆明共19处居第三。楚雄、曲靖分别为10处和9处列于云南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第二梯队,居四、五位。
据石屏县文物管理所所长朱晓燕介绍,自古以来,石屏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悠久的历史使保存在地上地下的文物古迹非常丰富。这些文物古迹反映了石屏各个时代社会存在的生态性、时代性、地域性和民族性。石屏现在有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筑192处,不可移动文物资源相当丰富。

来鹤亭
来鹤亭又名海山亭,位于石屏县异龙镇小瑞城村中末束岛上,距城东三公里。末束岛原与马把龙岛、大瑞城合龙岛同属异龙湖中三个小岛,后因海水退缩,成为湖边陆地上的山峦。来鹤亭(海山亭)整体建筑群(来鹤亭、文昌阁、魁星阁)始建于明代崇祯六年(1633年),其中来鹤亭、魁星阁倾圯,清康熙十二年(1673)在原址上重建来鹤亭,清康熙五十一年(1713年)重建魁星阁。

来鹤亭面阔5.13米,进深16米,高8米,砖木结构,单檐歇山顶。文昌阁通面阔10.7米,进深5米,通高10.5米,为抬梁式重檐歇山顶、木结构,阁座东向西,下层高4.5米、上层高6米,阁前有垂带踏跺,阔108厘米,共10道,每道高20厘米,阁内为彻上明造,为三开间三进间,台基阔13.2米,进深11米。

来鹤亭、文昌阁、魁星阁古建筑群雄踞在末束岛上,气势雄伟,四周湖水萦绕,远看如海市蜃楼,近看胜琼楼玉宇,素称石屏名胜。
推荐阅读:
上饶新增10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黄山划地10亩 欲迎回成龙古建
北京官方称什刹海拆迁是误读
太原浑源会馆旧址急需抢救性保护
分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