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刹海风光

老北京胡同
5月2号,微博名为“胡同魂”的网友集合媒体信息说,什刹海16万平米的胡同授权给了开发商,投入近百亿,拆迁近百户。随即西城区政府新闻办公室官方微博“北京西城”发布微博,就此事进行说明,称该消息为网友依据片断信息做出的误读。
北京市西城区新闻办回应称,承担这个项目建设的具体单位是西城区政府专门为这个项目组建的,它不是一个开发商,也不具有地产商的资格。什刹海项目是文化保护区的保护项目,不是商业开发,更不存在拆迁现象,对什刹海将以自愿腾退方式进行改造。
改造什刹海是事实
不管是文物保护专家,还是普通老百姓,大家都很在意什刹海的王府花园胡同四合院的味道。虽然不拆,但改造却是事实。
什刹海改造项目集中在前海地区,改造范围连成片,形状像电话听筒。什刹海阜景街建设指挥部规划发展处处长王玉具体解释改造位置:是北边从烟袋斜街,南到地安门内大街,地安门外大街那中轴路环海这一圈,共15.56公顷,先把这个地区一部分拿出来进行一个试点,来进行文保区的改造和人口疏解,将来我们还要扩大。中心城区的改造特别是人口疏解任务还是很重的。
特色商业步行街烟袋斜街也在改造范围内,大小石碑胡同与烟袋斜街相连,胡同里的北京人已经搬走了部分,现在住在大石碑胡同的,还有一些外地租房客,留下的已在胡同里住了五六十年,一个小院七八十来户,这是常态。这里的居民对拆迁和人口疏解的问题,看法不一。有的居民认为在这里居住多年,不愿意更换生活环境,也有的居民认为只要补偿得当就可以搬。
据王玉介绍,什刹海的居民居住条件需要改善。现在城市的应急能力,什刹海地区还是很脆弱的,市政保障能力,比如说我们现在正在进行的,环湖的燃气工程,我们的工程把它接进来了,整个环三个湖,我们把燃气接进来,但是我们这些燃气是不能入户的,我们的院子里面很乱。
例如,大石碑胡同的老居民陈大爷和苏大妈家里住的房子就很小,如果不搭建出一些空间,家里的面积实在不够住。
官方回应:拆迁系误读以自愿腾退方式进行改造
即便现实如此,什刹海的拆迁传言一出,还是争议不断。北京市西城区新闻办主任孙劲松强调,什刹海改造,投资上百亿、拆迁上百户这是误读。首先,负责项目的公司没有房地产开发的资质。
孙劲松称,承担这个项目建设的具体单位叫天恒正宇投资有限公司,这个公司是西城区政府专门为这个项目组建的,它不是一个开发商,也不具有地产商的资格。什刹海项目是文化保护区的保护项目,不是商业开发,更不存在拆迁现象。
孙劲松称,大家理解拆迁就是整个推平了,进行大拆大建。在这个项目当中是不存在这种情况的,只是会在胡同的院落当中,主要是做一些基础设施的改造,资源的置换,涉及到居民主要实施的是按照自愿腾退的原则,适度的去疏解一部分人口。拆迁是不可能的。历史原因形成的各式各样的违章建筑是要拆的,然后恢复它原有的胡同的肌理和四合院的格局。
商业化是否影响文物原貌
什刹海本身就是著名的旅游景点,改造会不会向商业化靠拢?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主任建筑师郑天给出的答复是,寻找平衡点。
“商业发展完了之后在它的背后其实是一个比较大的居住群体或者社区。这就涉及到商业化和百姓生活怎么样结合。就是在社区本身做些工作,其实这个区域里面还有一个圈叫白米斜街,相对来说比较完整的生活的社区。我们希望能把这个社区能够更加成熟的配套好或者改善人民的生活。”
孙劲松说,存在的是什刹海地区历史、人文、包括古迹、包括胡同、院落的一种保护和发展。我们做什刹海这个保护项目,不光是要保住什刹海的街道、胡同、也要保住这些住在这里的大部分的居民和人文的活动,因为什刹海是北京的一个瑰宝。
不论是腾退模式,还是改造方式,说到什刹海的改造,孙劲松多次类比杨梅竹斜街。什刹海改造有个居民相对集中的区域——白米斜街,腾出的房子可能做什么,孙劲松以白米斜街举例。“在白米斜街这个片区,仍然保留住居住的功能,根据自愿腾退的原则,可能会腾出来一些空间,比如说安排一些公共的服务设施,社区的便民菜站,文化活动的这种空间,如果有这种的相对的整体的院落,引入一些非遗的项目,一些艺术家的工作室都是有可能的。”
“什刹海改造”被误读的背后:老北京命脉保护的民意忧虑
北京不仅是中国的首都,也是一个五朝古都、历史名城。北京的标志性地区及其风貌,是城市乃至国家的重要文化遗产。老北京曾有“东单西四鼓楼前”之说,但经过演变与发展,东单、西四已不具原来的地位,西单、前门、王府井固然旧貌变了新颜,但老北京的味道却荡然无存。因为修地铁,“鼓楼前”已经拆了一大片,只有什刹海,还是“老北京的一片净土”。
章诒和在微博中写道:“改造什刹海我以为,一,必须保留以居住为主的基本属性,而不是搞什么商业开发。当地居民也是适度经营。二,必须保留以平民居住为主的基本特征。绝不可以在改造后成为富商大贾的仿古建筑,高官子女的幽静宅院。我们已经失去了东单东四,西单西四,王府井前门,就剩下一个什刹海了。市府,你们看着办吧。”一些微博网友也表示了对什刹海改造的担忧。
“什刹海改造”被误读的背后,体现出如何保护好老北京命脉的民意忧虑。改造什刹海要考虑并解决公开透明、政府履职、保留原住民及保证其生活延续性等三个问题。如果坚持公开透明、充分征求并听取民意,那么,后两个问题也是可以妥善解决的。“为老北京留下一片净土”,这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因为在北京城,真正老北京的净土已经少之又少了。
推荐阅读:
太原浑源会馆旧址急需抢救性保护
南京鼓楼公园15日起闭门大修
中山纪念中学旧址入选“国保”
济南山门戏楼原址重建 武岳庙将响起暮鼓晨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