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西:古村落保护路在何方?
来源:山西新闻网 作者:周江 日期:2013-4-10
古村文明之殇
古村落,已经成为保存中华文明的一份集体记忆,然而,我们正面临失忆的危险。
一些古村落,由于居民迁居新房,旧房无人看管,很快自然毁坏。吴根喜所看到的旧冷泉村即是如此。这里目前只剩下一个六十多岁的单身汉和他年逾八十的老父亲。因人迹罕至,整个村庄杂草丛生,房倒屋塌,一片破败。当年的盛况,只能从“怀仁巷”“耕读第”“种德锄经”等砖雕匾额中去揣摩想象了。
而另一重场景是,一些古村落虽未废弃,但村中现代化新房比比皆是,传统风貌破坏殆尽。与此同时,随着地方、企业、个人投资接踵而至,一些古村落在旅游开发中被人为变味儿。
当年吴根喜看到悬村的老房子都已“摇摇欲坠”,生怕哪一天这个村子就没了。去年,吴根喜再次重游时发现,他原先的担忧已没有必要了,但另一重隐忧又已出现。原来,有人投资做旅游,将村里的老房子全都翻修了一遍,“村里到处是新建的宾馆饭店”。
晋中市榆次区东赵乡后沟古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被称为北方民俗文化的活化石。近年来,其利用自身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业,村里商业化氛围日渐浓郁。与此同时,在这个古色古香的村落里,一座座崭新的红砖瓦房拔地而起,与古风古韵格格不入。
山西大学教授霍耀中认为,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农村改革步伐的加快,村落的原始性、文化性正在逐步瓦解,大批古村落濒临消亡。
古村落的破坏,远未止于有形遗产的消失。随着村、乡、镇行政区划的重新划定,一些古村落从名字就被彻底消灭。这些古老的名称,从此永远地与历史割裂。
保护难题何解
鉴于其极其脆弱和不可再生性,如何真实、完整地传承古村落,这一课题沉重地摆在人们面前。
关注古村落命运的人士在2012年底等到了好消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化部、财政部公布了第一批共646个中国传统村落名单,同时要求纠正无序和盲目建设,禁止大拆大建。我省太原市晋源区晋源街道店头村等48个村落被列入国家首批传统村落名录。
与此同时,古村落保护还列入2013年山西七大文物保护重点工程之一。今年国家文物局将投入3000万元,重点推进襄汾丁村、襄汾汾城镇、汾西师家沟村、沁水西文兴村、阳城郭峪村等村落古建筑群维修保护工程,计划在近期择日开工。
山西省住建厅也表示,将对传统村落历史建筑进行保护性抢救,并对传统街巷和周边环境进行整治,防止传统村落无人化、空心化。
霍耀中认为,要保护好这笔古老的文化财富,关键是充分调动地方政府和村民两方面的积极性。
他说,地方政府在新农村建设中首当其冲应做好古村落保护规划,保护其人居环境。村落必须是人居住的环境,作为聚落中的人需要进步和现代化生活,“老戏新装”的保护方法可行性大,现在各县都在抓文化项目,古村落是个很好的抓手。
今年“两会”期间,有代表委员就指出,近年来的城镇化进程中,各地对古村落文化遗产保护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提高,但“重经济轻文化、重开发轻遗产、重建设轻保护”的情况一直存在,“建设性破坏”遗产事件时有发生。针对此,地方政府必须纠正新农村建设的认识误区,新农村建设不是整村“拆旧建新”,而是在保护传统村落文明的基础上,改善村内的环境和设施,让村民生活得富裕、幸福。
村民是古村落保护的另一支生力军,霍耀中认为,应该发动村民,热爱自己的家园,认识其中的价值。他在考察中发现,不少老百姓为了利益,把一些充满家族历史记忆的物品全都出卖给一些商人,在他看来,这其实是卖掉了一个村庄的记忆。
另外,我省还有大量未被列入国家传统村落名录却亟待保护的古村落,也需要相关部门重视。“如果不抓紧采取措施,很多古村落可能人们还没来得及认识,就要失去它们了”,吴根喜忧伤地说。
推荐阅读:
申遗怎能成为拆迁兴教寺的理由?
阆中变文化遗产资源大市为文化遗产资本大市
尊重文化属性是古代遗存保护的底线
肥西刘老圩将重现“刘铭传庄园” 分页:[1] [2]
编辑:菩提树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