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
  首页 | 谈古论今 | 文物古迹 | 古建艺术 | 古建营造 | 古典园林环境 | 古建器皿 | 古建历史 | 古建论坛
 古建首页 >> 谈古论今 >> 古建资讯 >> 正文
申遗怎能成为拆迁兴教寺的理由?
来源:荆楚网  作者:林秀娟  日期:2013-4-10

    埋有唐代著名高僧玄奘法师灵骨的西安兴教寺,正面临大规模拆迁。当地政府给出的拆迁原因,是丝绸之路联合申遗的需要。联合申遗名单上只有兴教寺塔,不包括寺庙内其他建筑。南都记者了解到,申遗拆迁的背后,是著名的曲江系公司的商业运作。兴教寺这座千年古刹正成为业界知名的“曲江模式”新的目标。

    兴教寺,这座有千年历史的古刹建于唐朝,因其埋葬玄奘法师的灵骨,在世界宗教界占有重要的地位,也是我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兴教寺塔院的整体配套设施建设,是来自香港、台湾、日本等十方信众的捐资,可见兴教寺的宗教文化传播之博,每年在此举办的护国息灾水陆法会,在全国和东南亚佛教界都享有很高声誉。而这样一座宗教文化丰富的历史古刹,如今正面临着被拆迁、改造的命运。

    兴教寺之所以要被拆迁,只因为除了玄奘塔寺之外的建筑不在丝绸之路联合申遗的名单之中。正因如此,这些历代围绕玄奘塔逐步形成的塔院如今成为不和谐、妨碍申遗成功的建筑。即使拆除这么多的建筑,会破坏寺院的正常宗教活动,让僧团的修学和生活失去保障,即使拆了也有可能申遗不成功,但拆迁似乎是势在必行的,因为一切都该由“政府做决定”。

    但是,申遗就一定要拆迁吗?难道申遗成功就比历史和文物本身都要重要?笔者不得不问,世界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到底是看得见的建筑,还是古迹中蕴含的千年历史文化?如果为了申遗就拆迁兴教寺,破坏正常的宗教活动,那么留下一个没有宗教文化内容的空壳,就算申遗成功了又有何用?现如今,我国的历史留存和文化保护的意识淡薄,拆真文物、造假古董的事例数不胜数,但这样的“仿古”建筑存在就已失去意义,没有其文化内涵,全是商业化目的、现代化躯壳。

    兴教寺是一个远离城市的传统寺院,它的宗教文化是依靠僧人和信众的守护,拆除其三分之二的建筑势必影响僧人的宗教活动,而仅仅作为一个景点,这必将毁坏了弘扬佛法的道场,丧失其文化内涵,成为其他佛寺的复制品。拆迁之后的兴教寺还能代表什么?那大概只代表了政府对历史文化的漠视吧。端午节为什么会变成韩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成龙为什么要把古徽建筑卖给新加坡?这都需要政府深刻反省其作为。文化遗产的保护不应该是为了迎合需求而去改进历史,是要让需求来欣赏历史。对文化的合理保护即使没能成功申遗,也会得到别人的珍视。而拆迁古建筑,就等于忘记历史,蹂躏历史,更是一种文化犯罪。

    此外,政府拆迁的目的也不免让人质疑,果真是为了让环境更优美吗?一个千年古刹,它的每一寸土地,每一个建筑格局都是因地制宜地发展起来的,如今怎么就违和了?政府如此强硬地、大动作拆迁,大概只是为了申遗成功后的利益营收做准备吧。将千年古刹变成一个毫无文化气息的纯旅游景点,以创造旅游收入为最终目的,去建造一个完整的现代景区配备,这样存在的“世界物质文化遗产”将毫无意义。

    政府如果想让申遗走得更顺利,就要对兴教寺的拆迁改造重新定义,将文化保护置于首位,而不是为了盈利目的动了原有的建筑格局,破坏寺庙的各项功能。政府需要在保护塔院的整体性之下进行维修,保障玄奘塔和塔院配套建筑整体性使用的职能,保护其作为宗教活动场所的意义,而不是蹂躏它的整体性和历史发展真实性,万不能为了一己私利,置千年文化历史于不顾。

推荐阅读:

阆中变文化遗产资源大市为文化遗产资本大市

尊重文化属性是古代遗存保护的底线

肥西刘老圩将重现“刘铭传庄园”

安徽百年古民居遭拆卸被抛售

编辑:菩提树
名称福建培田明清古民居建筑群

类别古建形式
名称粉墙黛瓦婺源古宅的前世今生

类别人工写意山水园
名称陕西府谷宗常山龙泉寺

类别寺观建筑
名称周庄水乡 抹不去的江南残梦

类别人工写意山水园
名称中国十大私家古典园林

类别私家园林建筑
名称哈尔滨圣索菲亚教堂

类别国家级文保单位
 ·安徽百年古民居遭拆卸被抛售..
 ·刻泥成画 姑苏城里的老砖雕
 ·震泽:三管旗下 建蚕丝文化古..
 ·老公园古建之殇 半是落寞 半..
 ·海南定安龙梅村欲申报历史文..
 ·仙逸与入世 北京园林建筑思想..
 ·江西鹰潭上清古镇改造项目完..
 ·为什么德国不会发生强制拆迁..
 ·海南7个村庄入选首批中国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