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们在胜金口石窟四周发现的都是寺院,此次发掘时,我们发现还有生活居址。”1月24日的2012年度新疆考古成果汇报会上,参与发掘工作的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文物馆员田小红介绍说。
通过演示汇报,考古发掘课题组向大家展示了这处生活居址:400平方米的范围内,有3层建筑群,26间房屋布局合理清晰、纵横交错,相互连通,一些灶、炕、壁龛、门槛等遗迹有棱有角,轮廓比较清楚,让人感受到了唐代僧人们曾经居住生活的样子。田小红认为,这些生活居址为研究石窟寺、房屋形制、布局结构等提供了新的资料。
胜金口石窟位于吐鲁番市二堡乡巴达木村北部,是唐代时期修建的石窟。由于自然和人为破坏,石窟区里的崖体坍塌、洞窟毁损、房屋被埋,除南、北寺院仅可辨形制外,现存洞窟无一完整,壁面、塑像损毁殆尽。
2012年2月至5月,为了配合丝绸之路重点文物保护工程的实施,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吐鲁番文物局的大力协助下,一起对石窟进行了清理发掘。4个月中,他们一共清理发掘了两个寺院区,一个生活区,有13座洞窟,26间居址。
“胜金口石窟寺依山傍水,是僧人坐禅修行的理想场所。那些洞窟内满绘的佛、菩萨形象和葡萄、蔓草等植物纹样,让我们不仅可以看出吐鲁番早期文明的繁荣与璀璨,还可以看到其他宗教的文化元素。比如编号为K6的石窟寺内,有基坛、基座等遗迹,这是胜金口石窟寺内唯一一座有造像的洞窟,据专家推测可能与摩尼教有关。”田小红说,这些壁画既显示出浓郁地方特色,也反映出不同宗教在当地的文化传播与积淀。
另外,还出土了不少壁画残片、泥塑残片和汉文、回鹘文、婆罗谜文及吐蕃文等纸质文书残片以及一些木器、陶器,制作比较粗糙,从中可以解读吐鲁番佛教史,从侧面探索吐鲁番地区古代历史,为探究东西方文明在此交汇融合的印迹提供了清晰的思路。
推荐阅读:
为了保护弥足珍贵的古建筑遗产
诸暨文保单位屡遭破坏 古建筑保护刻不容缓
北京官方确认两明清古寺被用作高档餐饮会所
上海代表:文保拆迁等法规必须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