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么一群人,他们来自各行各业,有的来自文物、园林、建筑行业,有的来自政府机关、学术团体、新闻媒体,他们中间有行政领导,有企业老总,有专家学者,有社会知名人士,有热心的志愿者……他们为了一个共同的心愿汇聚到一起,在这个充满喧嚣与浮躁的现代社会,成立“亚太世遗中心古建筑保护联盟”,在历史文化保护与现代化发展的社会大背景下,合力搭建古建筑遗产保护平台,用满腔激情铸就古建筑长存之花。
孜孜以求,探寻保护与发展共荣之路
近年来,随着现代城市建设加快,古建筑保护事业也不断发展,一些热心古建筑保护事业的有识之士清晰地认识到,世界遗产和古建筑保护工作作为一件伟大的事业,任重而道远,目前,还有许多值得社会关注和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我们虽然不能解决世界遗产和古建筑保护方面的所有问题,但我们至少可以从某些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我们要凝聚一些人,共同关注古建保护,特别是古建修复技术的保护、研究、培训,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来共同参与这些事,希望能做得更好些,逐步扩大效应”。这是联盟执行主席汪长根对联盟最简单的定位,也是他最朴实的愿望。汪长根在苏州市委工作了近三十年,对文化、对古城保护有很深的感情,对古建筑保护的问题多年以来一直比较关注。正式受聘担任亚太世遗中心名誉主任后,他开始深度思考如何有效开展古建筑保护。正是在他的带领和积极推动下,一批有志于古建筑保护事业的人从最简单和朴实的心愿开始,一步一个脚印,为古建筑保护平台的搭建奔走努力。
苏州市文广新局(市文物局)副局长、联盟副主席尹占群从政府文物主管部门的角度,对联盟的成立充满希冀:“通过成立这样一个组织,带动苏州,影响全国,辐射国际,促进文物古建筑的保护工作,现实迫切,意义深远。古建筑保护任重而道远,联盟成立后有很多工作需要做,可以做,能做好,关键是我们现在就要行动,可以先把联盟建立起来,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工作。”“不是为某个企业牟利,而是为中国整个古建事业,为亚太服务,形成(古建筑保护)权威,上为政府办事,下为企业服务”,苏州新沧浪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联盟副主席史建华的这番话,简单又明了地道出了他积极参与古建筑保护联盟筹建工作的原因。
正是在现代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如何探索古建筑保护与发展的共荣之路成为这些有识之士的共同心愿,本着无私的奉献精神,联盟近30人的筹备工作小组成员都利用本职工作以外的时间,加班加点,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有资源的出资源,为古建筑保护开辟新天地。
精心筹备,搭建古建筑保护交流平台
对于联盟,最初的设想就是因为2500多年历史的苏州古城遍地珠玑,古街、古民居、古城墙、古典园林,俯拾即是,遍布苏州城乡的历史传统建筑,从数量到质量都居于全国同类城市前列。面广量大的古建筑是苏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和世界文化遗产的突出载体,苏州又拥有雄厚的古建保护研究设计、修复施工人才队伍,筹备工作小组认为,可以此为切入点,建立一个致力于保护古建筑的组织机构。
说干就干,筹备工作小组组长汪长根于2011年2月开始着手进行联盟的前期筹备和调研工作。在多次邀请有关的领导和专家反复商议,易稿数十次,最后定下联盟的性质、宗旨、任务、成员范围等等后,他便不辞辛劳数次赶往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向全委会秘书处领导详细汇报筹备思路。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在苦苦等待后,终于在2011年10月传来好消息,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正式发文批复同意成立联盟,联盟终于得到上级领导部门认可并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
在初夏的阳光沐浴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总干事伊琳娜·博科娃女士于2012年5月为古建筑保护联盟揭牌,她由衷地感谢那些为联盟的筹备辛勤工作的同志,“我们的遗产是如此弥足珍贵,你们开展的遗产保护工作显得至关重要,希望你们持之以恒!”伊琳娜·博科娃女士在返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后,随即又亲笔写信给苏州,表示“相信苏州有能力进一步扩大遗产保护专业知识的传播,协助亚太地区开展遗产保护能力建设”。她的来信又给了联盟筹备人员莫大的鼓舞和信心,联盟终于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认可并取得了关键性的进展。
联盟的架构怎么样才能体现国际水平和国内权威?这是联盟筹备者们一直深深思索的问题。为使联盟更具国际性和权威性,以汪长根、史建华、周苏宁为首的筹备工作小组又马不停蹄赶赴北京,用最真诚的态度和最朴实的心愿打动了中国文物学会名誉主席、中国文物界泰斗、92岁高龄的谢辰生先生和故宫博物院原副院长、古建筑专家晋宏逵先生分别担任联盟的名誉主席和主席。
正是在全面、精心的统筹考虑下,古建筑保护联盟终于从雏形到完备一步步建立起来。看到联盟成立大会上各位盟员满意的表情,筹备路上的辛劳汗水在瞬间就化成了欣慰的笑容。
殷殷反哺,让世界共同分享苏州经验
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孕育了世界上各种古建筑文化。无论是在中国国内,还是在国际遗产领域,古建保护和修复技术都是一个热门话题,同时又是一个难题。古建筑保护就门类分,国际上分为“建筑”和“遗址”两类,建筑上又分“木构”、“砖石”等。中国是木构建筑的一个源头,而且大多数亚太国家也是以木构建筑为主,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做好苏州木构建筑保护就是做好亚太地区古建筑保护。
独特的地理和人文环境造就了独特的苏州古建筑,它历史悠久,在明清时期就形成了独特的体系,现代还有大量古建遗存、珍贵的理论遗产和传人。“苏州古建筑既有理论,又有技术,也有人才,立足苏州本土,越是民族的,越是国际的”,尹占群在谈到苏州的古建筑时,兴奋不已。“古建筑保护联盟要立足苏州本土,进行国际对接。国际化要与本土化相结合,用国际化眼光和视野研究本土化,把本土化放在国际化大背景中进行运作,才能真正办出特色,把苏州经验、样板搞出来,对国际做出贡献”,联盟执行主席汪长根考虑得更多的是,苏州如何用苏州经验反哺世界?“联盟可以整合各方资源和力量,传承优秀古建筑营造技艺,扩大中国,特别是苏州古建筑、古典园林在亚太地区及世界各地的影响,开展国内外的信息交流和合作;可以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理论研究、科普教育、技术培训、对外交流;还可以为UNESCO提供苏州保护古建筑的样本,如山塘、平江街区改造,苏州古城保护、苏州古典园林保护等,建一个历史街区古建保护样板和古典园林保护样板,利用各种形式推出苏州经验。”作为知名世界遗产专家,苏州市园林和绿化管理局副调研员、遗产处处长周苏宁强调苏州经验可以成为世界标杆,意义非凡。“联盟通过不懈努力,把经验变成标准,普适人类文化事业,为苏州、中国、亚太地区以及全球的古建保护事业不断做出贡献”。这是中共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蒋宏坤对联盟的殷切希望,更是所有古建筑保护联盟人的共同心愿!
推荐阅读:
诸暨文保单位屡遭破坏 古建筑保护刻不容缓
北京官方确认两明清古寺被用作高档餐饮会所
上海代表:文保拆迁等法规必须改
温州龙湾古建筑被抬高30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