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古迹代表一个城市最初的回忆,身处东门闹市的湖贝旧村南坊,因其保存相对完整的清朝古民居群被社会所关注,不过这片古民居面临的却是拆除重建,未来将变为商业中心。
正值深圳两会期间,有人大代表呼吁整体保留湖贝旧村南坊,以给深圳市民保存最直观古老的发源地标本,并且建议改造旧村周边街区,建成“寻根”文化旅游街区,平衡古迹保护和经济发展。
探访:闹市中的清代古民居
在深圳的商业旺地东门,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川流不息的人群,无不彰显城市活力的一面,而在满街的叫卖声中,一处古祠堂安静地藏在沿街店铺背后,用300多年的青砖绿瓦保存着城市年久的历史。
这个名叫怀月张公祠的古祠地处湖贝旧村南坊的边缘,据记载,它是为了纪念湖贝村开基始祖张怀月所建,明成化年间(1465-1487年),十三世祖张怀月与其弟念月择居湖贝,开基立村,至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
如今的怀月张公祠,显露出些许惨淡光景。大门前的空地杂乱,堆放着废品、泡沫箱,门前则是用一道铁栏杆将祠堂与外界隔离。祠堂屋檐上生满荒草,青瓦落尘。刚走进大门,记者便闻到一股鱼腥味儿,原来祠堂的两侧还住着几户人家,正要开伙做饭。大殿前的两侧墙壁则用白灰草草刷过。大殿正中供奉着祖宗画像,青烟袅袅显示着这里香火尚在。
而在祠堂旁的湖贝旧村南坊,这片清代民居现状令人担忧,虽有三纵巷、八横巷等古街模式,但狭窄的街道、垃圾遍地,使得这里的居住环境并不好。记者看到,这里的民居大多为一层建筑,门庭窄小,露出的青砖和墙壁上的彩绘,才能让人看到建筑原本的模样。
记者问过路人得知,南坊基本上住的都是外来租户,背靠东门商圈做些小生意。一辆拉水产的车子逼近,碾着路上的污水,因为路面狭窄,行人要到巷口避让。
村民:环境太差需拆除重建
“有一次村里起火灾,路太窄,连消防车都进不来。”湖贝股份公司董事长张齐心直言旧村的恶劣现状。他认为,旧村虽然古民居遍布,但大多系危房,同时加上安全隐患众多,拆除重建仍是最好的办法。
张齐心说,湖贝旧村的清代民居群分布在东坊、西坊、南坊,东西坊的民居基本已被村民拆完,如今只剩南坊的古民居保存相对完整,但南坊的500多栋民居大多是危房,其中D级危房就有40多家。“南坊的基础设施十分差,尤其是排水排污系统不完备,加上南坊地势较低,一到下雨天就要淹”。
记者了解到,湖贝旧村在1992年就列入了旧城改造项目,但一直到近两年才有眉目。2011年1月,湖贝旧村改造正式启动,将近45万平方米的土地将拆迁重建,拟建设成为集购物、办公、酒店、公园和公寓为一体的综合性购物娱乐中心。
“去年9月23日,我们公司的股民举手表决旧改意愿,结果以97%的比率通过。”张齐心认为,这表明了村民亟待重建的意愿。
不过对于保存还相对完整的古民居,张齐心表示,不是村民不想保护,旧村整体环境的积重难返使得重建成为唯一可行的路径。
人大代表:拆除古民居是深圳文化的损失
面对即将面临拆除的湖贝旧村,“两会”期间,张欣洲等9名人大代表提出整体保留湖贝村旧村古民居的建议,“如果古民居被推土机推掉,可能是深圳文化历史上的重大损失”。
人大代表们认为,罗湖张姓家族自明代至今600多年在此开基发展,湖贝旧村南坊为深圳最早的原居民村落,是深圳的源头,其政治上的地标性与特殊历史文化价值,是如南头古城、龙岗大鹏古城等古迹无法相比的。如果修复和保存湖贝旧村南坊,深圳就有最直观古老的发源地标本。
同时代表们给出了另外一个理由:东门片区写字楼本来就已过剩,招租率也不理想,根据相关数据,东门可使用的空置物业面积为24100平方米,已盘活利用比例近42%,说明东门区域仍有58%的商业物业空置率,如果整体拆除旧村民居盖新写字楼,会造成新的过剩。
建议:整体保留,建成“寻根”文化街区
为寻求古迹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平衡点,人大代表们建议,可将湖贝旧村南坊修缮保存,再加上周边街区的改造,最终形成集购物、旅游为一体的新型文化街区。
在具体操作上,仿造南京“夫子庙”的格局,将目前湖贝旧村南坊整体保留并修缮,与罗湖文化公园连成一体,建成“深圳寻根——湖贝南坊古民居文化街区”。将沿湖贝路目前的烟酒一条街全面改造成为岭南连栏式仿古建筑群,同时对与旧村南坊隔街相望的罗湖水产品与家禽批发市场进行改造,最终与西面的“东门步行街”形成购物与旅游连锁效应。这样既可以利用原有资源,仿照南京“夫子庙文化旅游街区”模式来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又保护了罗湖仅存的珍贵的古建筑,将带来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推荐阅读:
永嘉县三年修复重点特色古村
三水众多文物遭冷落 破败不堪日渐荒废
滕州市文物保护工作有序开展
南京主城区现隐蔽城中村 村中明城墙砖完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