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士诒在白坭岗头的故宅如今寂寞无人](http://gj.yuanlin.com/UploadFiles/201301/2013118184620233.jpg)
梁士诒在白坭岗头的故宅如今寂寞无人
![许多老建筑如今均已破败,但建于清光绪年间的绿堂至今依然保存完好](http://gj.yuanlin.com/UploadFiles/201301/2013118184637858.jpg)
许多老建筑如今均已破败,但建于清光绪年间的绿堂至今依然保存完好
![胥江祖庙至今仍香火旺盛](http://gj.yuanlin.com/UploadFiles/201301/2013118184652809.jpg)
胥江祖庙至今仍香火旺盛
文物部门统计,三水有省级文保单位4个,市级文保单位37个和一批区级文保单位,更有一大批未进入文保名录的文物散落各处。不少文物处于管理真空,日渐荒废,甚至有的已经破败不堪,有消失的危险。在资金和管理人员有限的情况下,如何保护文物,让死文物活起来,成为大家思考的问题。
文物散落三水各处
两年多来,行走在三水大地,经常能与各种文物不期而遇,文物古老的建筑、精美的雕刻以及背后的故事,总能给我们意外的惊喜。在西南河口,广三铁路三水站旧址、旧海关大楼、魁岗文塔、半江桥、旧邮政大桥,这些年代或远或近的建筑,把我们带回一个世纪前甚至更久远的年代;白坭的银洲贝丘遗址,让我们对远古石器时代的三水有了形象的认识。与此同时,这里祠堂聚集,犹如走进了祠堂大观园;芦苞胥江祖庙、独树岗洪圣庙,加深了我们对民间宗教的了解;乐平大旗头古村保存完整,古村布局不禁让我们为三水近代建筑艺术叹为观止……
文物部门统计,三水共有省级文保单位4个,市级文保单位37个,其中以西南、白坭、乐平三镇街为多。几年前,三水区文广新局文物普查队历时一年多,走遍了三水的大街小巷、土坡山林,为三水找到了161处不可移动新文物,使得三水的不可移动文物数量增至228处。“这些文物虽然没有进入保护名录,但对三水历史文化同样重要。”三水文物工作者刘永辉曾参加文物普查,他认为保护这些文物就是保护三水的历史。
缺乏管理文物荒废
除了文物普查,文物部门还在文保单位前树立石碑,让市民更了解文物。然而,由于缺乏资金和专业管理人员,绝大部分的文物处于管理真空,文物荒废的情形随处可见。
宝月堂,六祖慧能曾经的居住之地,千年香火圣地,被认为是“三水所发现的始建于唐代历史最悠久的古建筑”,然而如今只残留主体的大门,墙体和石柱及碑记等,蛛网缠绕,青藤塞满整个屋子,其破败之象远超想象。
白坭银洲贝丘遗址是三水目前发现最早有人类活动的地方,系三水4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之一。但在2010年年底,这里被当地村民出租给广州商人,用于经营农家乐。佛山日报记者无意中发现该情况后通报给有关部门,文保单位出租经营的情况才被制止。然而,遗址地层已被挖掘,大片贝壳裸露在外面,让遗址“受伤”。
文物缺乏管理或被破坏的情况远不止这些,何维柏墓曾被挖开坟墓取走棺木,抬去墓碑,牌坊被推裂,只有石雕尚存;梁士诒生祠内不少贵重物品不知所踪;三水旧海关、邮政大楼无一不是大门紧闭,满地灰尘。
利用文物让它们活起来
荒废、破败并非三水文物的全部,仍有不少文物保存得很好。胥江祖庙、关帝庙香火旺盛;绿堂、大旗头古村虽然无人居住,但基本保持现状,破坏不多;魁岗文塔不但被修葺一新,而且新建文塔公园,成为市民休闲的好去处;各村的祠堂无一不保存完整,并成为村内各种喜事不二的举办地。
为什么这些文物能保存完好呢?“其实,它们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仍存在功用性,还能发挥其作用。”中山大学历史学博士吴昱说,寺庙能满足大家烧香拜佛的需要,祠堂是一个宗祠的荣耀,至今仍扮演者公共空间的作用,而大旗头古村作为旅游开发,受到保护自不待言。
吴昱认为,只有让这些死的文物活起来,才能更好地加以保护。“也就是说要把它们利用起来。”吴昱说,并不是每一个文物都有开发旅游的意义,但可以把这些文物作为当地学生的历史教育基地,组织学生定期走近文物,让他们对地方历史文化有形象而具体的认识。同时,也可以把文物开辟成社区性景点,由政府拨款或地方筹款,安排专人看管,对附近社区的居民免费开放。
三水老文化人陆探芳也对此深表赞同,他认为可以开发旅游线路,把一些文物串起来,对文物加以利用,大家就会意识到文物存在的价值,保护意识也会随之提高。
推荐阅读:
滕州市文物保护工作有序开展
南京主城区现隐蔽城中村 村中明城墙砖完好
平洲玉器街入选为佛山7条特色步行街
包头石拐区吉忽伦图嘎查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