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场化背景下,出租供以搭建商业平台获取收益的做法甚众,而其中被商业掏空留下老旧皮囊的建筑令人感伤。从原本政府拨款保护,到商业化的变身,对古建的留存之道探索在保护声四起的当下,应该重新提上议程。
如果不是现实情况糟糕,老生常谈的老建筑保护,还真没人有心思来提了。
近日,省文联召开了一次由文化专家学者参与的“文化昆明”专家恳谈会。挂有政府职务头衔的专家当日即表示,深具文化工作背景的张田欣书记这次开始要动“真格”了。事实上,在此次会议上,就有不少学者提出古建筑保护和重建,而且,古建筑文化精神的传承,本身就是重要议题。
古建筑是保护还是遗弃,在渴望文化回归的今天,相信保护绝对是主流,特别是昆明古迹遗留本身较少,理应倍加珍惜。然而当政府文化相关的职能部门或团体开始繁忙活动的时候,昆明已然迎来了文化的最重视期——糟透的时代也是最好的时代。
我们有理由相信政府对于重塑文化昆明的信心和态度已然明朗。其实,早有传闻透露,自张田欣书记主政昆明以来,滇池经济圈里一些遗留的涉文化项目,已得到快速的落实解决,迅速上马,此外,我们已眼见的诸如旅游公交换置一新、观景大道的启动等都是明证,看看广电局在忙活的事儿吧!他们正调兵遣将、全球募集“昆明宣传片策划方案”。
长久以来,似乎昆明的老建筑,若非牵扯重大文物古迹,大量的国有古建筑只能被房地产的建设覆盖,从土地规划上就“一笔勾销”。即便那些关注众多的古建筑,也在保护开发的幌子之下,沦为餐饮娱乐场所。而那些产权从属私人的古建筑,也因所有者的经济能力有限而境况愈差。对于这种情况,上述文联组织的恳谈会上,就有老专家痛心疾首,发言到激动愤慨时气得发抖的。
形势良好,老建筑问题如何解决,什么样的方式介入才是王道?从西方国家的例子中总结出,只有使用着的老建筑才有生命。
事实上,昆明近十年来还留存的老建筑,也是以这种方式被“保护”的。可是,当您看到大小市区内“地段良好”的不少古建筑都已变身餐饮娱乐会所,也许您将怀疑这种理论和实践本身出了岔子。
一方面,古建筑物年代久远,维护代价极高,比如,不少古建筑的木构技艺传承人稀缺,要价高昂,甚至有的木构技艺业已失传,修旧如旧永远是个口号,靠财政养活那些几乎没有太大眼前回报的古建筑,是件痛苦的事儿;另一方面,政府或产权拥有者不愿意或者无力投入。拆除?不,这将有违保护与传承的理念,会触犯相关法律法规还可能引来民愤。于是,在市场化背景下,出租供以搭建商业平台获取收益的做法甚众,而其中被商业掏空留下空洞老旧皮囊的建筑令人感伤。
然而,问题的核心不在于否定市场中的出租,因为维护确实是拥有者头疼的问题,也不在于这一外来理念本身出了问题,因为它的可行性在国外的实践中得到了应证。如果不关注各种利益纠葛和追逐,针对怎么保护留存,毋宁谈,老建筑如何进行市场化!
从原本政府拨款保护,到商业化的变身,细细观察,就能发现机械的学习能让正常人变成跛子,如何化为己用应该好好研究,市场化时代就别道德高标框束人不唯利是图了,职能部门得有科学的管理手段。
推荐阅读:
昆明古建保护 请先做好预备动作
昆明古建“寒鸦色”保护不力仍在继续
湖北邓城遗址附近再现古墓群 上下跨越近2000年
“发现中国”引领体验式考古文化风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