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处据说是清朝一个道台的府第](http://gj.yuanlin.com/UploadFiles/201208/2012823151915894.jpg)
此处据说是清朝一个道台的府第
![“冶山古迹”石墙旁的居民也接到了拆迁通知](http://gj.yuanlin.com/UploadFiles/201208/2012823151944107.jpg)
“冶山古迹”石墙旁的居民也接到了拆迁通知
近日,位于福州能补天巷的鼓楼某小学综合大楼项目因建设需要,不可避免地开始对周围的一些老房子进行拆迁,虽然并不会动迁到一些文物保护遗迹,但因拆迁的范围位于冶山历史风貌区内,此事也引发了福州市民的热切关注。
史籍记载,“闽之有城,自冶城始”,而冶山就是福建最早建城的所在地,其也被学术界认为是福州汉文化的发祥地。而如今,就在这个距今有2200多年历史的冶山上,一座全新的小学综合大楼即将拔地而起。相关负责人表示,拆迁会处理好建设和保护历史遗迹的关系。
小学将在“冶城”上扩建
近日,福州鼓楼某小学综合大楼项目因建设需要而扩建,正在进行拆迁,这些拆迁地都在冶山历史风貌区内。
9日,鼓楼区人民政府网站贴出了公告称,因为建设该小学综合大楼项目需要,鼓楼区湖东路能补天巷32号用地范围内国有土地上的所有房屋将被征用,拆迁的具体地址和补偿也已公布。
昨天,记者来到位于能补天巷的这所小学看到,这所小学周围已成一片废墟,另一头,城直街往城隍崎下还保留着一些宅子,外墙上印有醒目的“拆”字,一些未来得及搬走的居民还在旁边走着。
在“冶山古迹”石刻旁边的邮电宿舍内,有位依姆未搬走,她已经接到通知,这一带都将拆除。她说,她家对面的“叶宅”是独门独院里一栋洋房,据说是华侨所建,如今大门已贴上了封条,禁止人入内。
会保护好历史遗迹因为拆迁地位于冶山历史风貌区,不少老福州人赶来驻足观看,他们或拍照,或仅仅是走走。“想留一点记忆。”大多数人都这么说,但也有人担心,这会破坏到历史风貌。
根据鼓楼区人民政府网站关于拆迁范围的公示,拆迁地主要是城直街的一些私人民宅。“冶山古迹”石刻后侧和另一侧的欧冶池、泉山摩崖石刻、海军元老萨镇冰晚年的故居“仁寿堂”等文物保护单位都不会被碰到。
记者了解到,8月初,鼓楼区领导曾实地查看项目拆迁进展情况,他强调,学校位于冶山历史风貌区内,要处理好建设和保护历史遗迹之间关系;要加快拆迁进度,全力推进拆迁扫尾;要对原有设计方案进行进一步修改完善,充分尊重冶山历史风貌区风格,凸显学校特色,把学校建设打造成发展义务教育和传承保护历史文脉的成功典范。
而根据《福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在保护区内其他地带新建建筑物,新建筑物应与文物古迹及周围景观风貌相协调,不得破坏文物古迹、景观风貌。
相关链接:冶山是福州汉文化的发祥地
福州文史研究专家齐上志介绍,根据城乡建设志记载,冶山历史风貌区包括冶山、欧冶池,东至屏东河,西至鼓屏路东,南至冶山城隍庙,北至冶山路。史籍记载,“闽之有城,自冶城始”。他说,冶山就是福州最早建城的地方。
历史记载,“自无诸建国,都冶为城,是为冶城,设险守国,自汉始也”,这也就是冶城的故事。福州建城,始自无诸。无诸所建的冶城,是全闽第一城,至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它围绕着冶山而建,北至华林寺,南到湖东路,东抵省贸易厅,西接钱塘巷的一座小城。
除了冶城是全闽第一城外,它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福州汉文化发祥地的地位也使得众多人关注它。
鼓楼区中山社区相关人员介绍,早在春秋时,著名的冶炼家欧冶子,就选中了冶山的池畔铸造名剑,留下了闻名古今的“欧冶池”胜地,这也把福州的历史写入了吴越春秋的史册。而唐末五代,闽王王审知则把冶山南麓的唐代都督府作为衙署。
齐上志说,此次拆迁的城直街正处于冶山历史风貌区范围内,而城直街有“冶山古迹”的摩崖石刻。据郭柏苍《竹间十日话》记载,这是清嘉庆年间福州郡守何茹莲所书的,指的是冶山和冶山南侧欧冶池等古迹。
推荐阅读:
山西忻州傅山旧家修葺完成对外开放
俄圣彼得堡要建欧洲第一高楼
广州海珠区邓世昌纪念馆周边历史建筑将保留
大连千年古镇复州城将建十里商贸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