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
  首页 | 谈古论今 | 文物古迹 | 古建艺术 | 古建营造 | 古典园林环境 | 古建器皿 | 古建历史 | 古建论坛
 古建首页 >> 古建历史 >> 无小类 >> 正文
海安塘下老宅的那些事(下)
来源:瑞安日报  作者:苏盈盈 杨微微  日期:2012-12-28

八水陈岩娒宅

八水陈岩娒宅

新居村董枕鹿民居

新居村董枕鹿民居

    差点被全部烧毁的陈岩娒宅

    因为保护不当而差点全部烧毁的八水村陈岩娒宅,是我市民国初期建筑中面积较大的一座中西式洋房建筑。老宅坐北朝南偏西,长约80米,宽40米。据村里的老人介绍,老宅主人陈岩娒花了9年时间修建而成,建筑图纸来自海外。关于老宅主人修建大宅的费用来源,村里流传着一种说法:老宅主人陈岩娒的父亲跟八水村后山上一座寺庙里老和尚是世交,老和尚拥有很多亩农田,在老和尚去世后,将这些农田收租权交给陈岩娒父亲,给陈岩娒一家带来极其可观的收入,加上陈家祖辈的勤劳,到陈岩娒一代积累了不少钱,因此花费巨资盖起大宅。

    据介绍,老宅原主人的后代现居住在温州,老宅在特殊年代被分给了22户人家,人多复杂,屋内堆积的杂物较多,引发了1997年那场大火。

    “半夜起火,烧了3个小时,当时老宅中间的大堂内堆积了木柴等易燃物,加上杂物又多,着火后瞬间就蔓延开来,7间厢房就这样烧毁了。”住在老宅东首的毛美花说,“老宅烧毁后,拆掉旧楼,原地盖上新房子,所以如今的老宅看不到原貌了,仅留下了东西首的厢房还保留原貌。”

    在毛美花的印象中,老宅从前门进入后,首先是一个较大的花园,里面种植着果树、兰花等,可看出原主人在建筑之初非常讲究居住环境的清幽。整个宅子是一个封闭的庭院,分前后门,如今台门上的对联、雕刻等均被破坏,看不出原来的样貌。即使在火灾中幸存的老宅东西首,也已经出现了较大的改变,原本的封闭式庭院变成一个开放式、四通八达的一间间独立楼房,惟一不变的是老宅总体的结构布局还在。

    “烧掉太可惜了,当时相关部门已经要对老宅进行保护,可惜突发的火灾,还未等做出保护措施就已经没了。”八水村退休教师张国华老谈起老宅被烧毁一事一脸的惋惜。

    古建老宅从辉煌到暗淡

    据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2010年和2011年公布的第一、二批文物保护点,塘下的古建筑中有14处已经被列瑞安市级文物保护点,蒋幼山故居、鲍四戴宅、朱正钧宅、池伯璜宅等,修建时间均集中在清末及民国期间。有中西结合的洋房,也有传统的江南水乡建筑,每一座古宅均代表着一个时期的建筑特色,部分古宅是近现代重要的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在本报选取报道的几处老宅中,每一座都有自己的故事,老宅的主人当初如何修建起宅院,老宅又是如何从辉煌到逐渐暗淡,以及老宅主人一家人演变的故事,在村民口中代代相传。

    记者在调查采访中了解到,塘下的现存老宅几乎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破坏,现在对这些老宅的原貌,也只有当地老人才知道一二,仅有少数几处老宅的原主人后代还居住在老宅中。很多老宅从原来的一户人家变成多户人家,人员复杂、保护不当等多种因素导致了老宅加速破损、倒塌甚至消失。

    “塘下一些老宅的情况一年不如一年,面对破损,我只能用镜头去记录那些还算完整的主体。”从1997年开始拍摄塘下老宅的摄影人陈立波告诉记者,塘下的老宅他几乎都拍过了,让人可惜的是,很多老宅曾是一个地方的标志性建筑,但未能得到妥当的保护,有些已经破损严重,甚至消失,他希望能通过照片去留下这些老宅的记忆,也呼吁社会各界重视对老宅的保护,为后代子孙留下一份当地的文化遗产。业内人士表示,老宅是一笔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倘若采取合适的保护措施,进行好好地利用,这些老宅将成为塘下的一道人文景观。

    老宅保护需要全社会的参与

    对于老宅的保护利用,塘下有过成功的案例。去年,海东村蒋幼山故居启动修缮,工程采用修旧如旧的保护性修理方案。故居修复后,设立纪念馆,布置陈列铜钟功和蒋幼山武术特色文字图片,成为当地宣传教育的重要场所。

    “蒋幼山故居的修复资金由政府和民间共同出资,这点在其他老宅的保护上比较难做到,只能希望屋主能主动保护它,同时也需要全民的自觉保护,和全社会提高文物保护意识。”市文物馆馆长陈钦益表示,“不是所有的老宅都是文物,是根据其历史价值、艺术文化价值和急需保护的不可移动文物等来核定文物保护点,根据文物法规定,采取"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措施。”

    陈钦益认为,文物保护与旧村改造、城市规划建设还存在矛盾,因此老宅的保护和利用一直是个难题。当前,我市共有300多处有价值、且已对外公布的文物保护点,但由于火灾、管理、自热因素、旧村改造等原因,许多老宅相继变成危房,或者被拆除,而职能部门保护能力相当有限,亟待当地的政府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提高保护意识,文物保护不能仅靠政府,需要全社会共同来关心保护,才能做好有价值的保护。”陈钦益说,村民自行对老宅进行保护时,应修旧如旧,不要随意改建,修复时可以主动向文物部门咨询沟通。

推荐阅读:

海安塘下老宅的那些事(上)

海口迈德村一砖一瓦见证历史

风雨61年北大楼繁华落尽

苏州六十载古建保护历程

编辑:菩提树
夕佳山民居古老的建筑 精美的落地花罩,是民居建筑木雕装饰的一绝 在..
历史淹没在深邃富丽的建筑中,格调却“刻”在沧桑的建筑之上,古代建筑是我..
西窑 碧落寺碑亭 双桥 碧落碑 在晋城西北约十五华里的泽州县南..
“寺中隙地固多,而屋宇寥寥中,有中殿削落更甚。然规制奇古,绝不类..
我国丰富的古代建筑不仅是文化瑰宝,也是建筑史上的奇迹。 在全国各地纷纷申..
站在“五凤坊”长廊,可以看到紫阳街上的石窗展示 夜色中的悟真坊。紫..
 ·贵州十大民族特色古建筑评出..
 ·古村落是岭南民俗文化博物馆..
 ·广西危旧骑楼拟由政府“收购..
 ·“文物医生”为邕城古建筑开..
 ·罗哲文:多少遗憾 都付断壁残..
 ·古城复兴重在突破发展瓶颈
 ·莫让“棒杀”抹杀了开封复兴..
 ·旅游专家谈论巨资再造古城是..
 ·西塘模式之人与古镇“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