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普布曲桑:守护古格十九年
来源:中国周刊 日期:2011-9-26
19年孤独的守护
普布曲桑的腰带上,挂着一个钥匙圈,上面有9把钥匙。每当有游客前来,他便带着人,沿着一条后来修出的土路往上爬,依次打开庙宇的大门。
每推开一扇紧闭的大门,就如同打开了一间通往历史的宝库。这儿到处都是壁画,大片的红和跳动的金,或沉思或喜悦或愤怒的表情,那些尘封的历史,仿佛从墙缝、佛龛、柱子中汹涌而出,几乎让人窒息。
有的殿堂,没有一扇窗户,浸泡在昏暗的蒙昧中,倍感神秘;有的殿堂,会有光柱从天花板上泻下,正好把壁画和佛龛上残破的佛头一同照亮,那个半截已经插进了土堆里的佛头,依稀保留着昔日慈眉善目的庄严模样。
有些时候,普布曲桑会对壁画做简略的介绍,更多的时候,他会默默地在佛像前的铜碗里添上净水,然后站在一边耐心地等游客们闭上惊叹的嘴。他总是最后一个走出大殿,认真地锁上门。
十多年来,这些壁画的每一处小细节,他都熟谙在心。有时候没有游客来,他带上足够的干粮和水,依然可以在殿堂里一呆就是一天,还亲手绘制和拍摄了很多壁画的样本。
“我一直在研究佛像的眼神和手势,我想用一生的时间把古格壁画全部临摹下来,使古格文化传承下去。”普布曲桑用他并不流利的普通话说。
作为唐卡世家的传人,他的唐卡画得十分精美,大多融入了古格壁画的风格。他的得意之作——一幅3平米见方的三头六臂观音像,还得过西藏自治区唐卡绘画大赛的三等奖。
在土山下一座平常紧锁着门的土房子里,墙上挂的都是普布曲桑亲手绘制的唐卡。许多游客看到这些唐卡,都会产生购买的念头。但普布曲桑很少会卖,大多数的唐卡,都被他捐给了寺院,来表达一个虔诚的佛教徒的信念。
当然,普布曲桑并不是不缺钱。最低的时候,他一个月的工资只有200余元。这些年,国家政策好了,他一个月能有3900元的收入,但这笔钱还要用来照顾妻子和两个孩子的生活,还是有点捉襟见肘。
一个网名叫“梨花香雨”的驴友曾在游记中回忆道,普布曲桑陪着他看完了古格的壁画,突然问道:“你这三脚架多少钱?卖给我吧。”
见他犹豫,普布曲桑又说:“要不拿我画的唐卡换吧?就那幅莲花生大师的。”
于是,驴友仔仔细细地为普布曲桑讲解了三脚架的使用方式,把它交到他手里,普布也仔仔细细地把唐卡卷起,用白色哈达包好递给了他。
在游记末尾,这个驴友感慨道:“……这恐怕是俺得到的最有意义的驴行纪念品了,它是古格后人用心描摹的古格,是独一无二的古格。”
推荐阅读:
曲阜孔子嫡孙习读诗书地将恢复历史旧貌
巍山县千方百计加强古城保护
百年流芳京城的湖广香山会馆
满盾村清代卓氏建起3000平米古民居
分页:[1] [2] [3]
编辑:何光群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