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十多个年轻人在宁波聚餐,纪念13天来共同的出生入死。
他们是此次浙江沿海水下文物普查的专业考古队员,都是70后或80后。过去的13天,他们穿梭在嵊泗列岛海域,探寻遗忘在大海中的宝藏。下一步,他们将去温州、台州。
我执拗地4次问本次考古队执行队长、宁波水下考古基地主任林国聪:“这次水下考古是成功的么,收获是否超出了你们的预期?”
林国聪没有正面回应:“我们的生活就是这样的,奔向一个又一个水下疑似点,排除99个,收获1个惊喜。”
如此心态平和地科学看待这次舟山水下考古,我觉得,老天对队员们还不错:在茫茫大海上做的5道选择题,至少对了一道。
从6月30日到7月12日,考古队依次探寻了5处疑似水下文物点,有一处文物点给了他们回报:发现一艘沉船,捞出了30个瓷碗。看做工,那是清代的物件。
队员们说,在大海中做考古选择题,决不是人们熟悉的四选一,而是现实版的“大海捞针”。
暗礁旁捞上来30只瓷碗
在两三百年前的清代,有的船运送货物到遥远的异国,有的船来往于岛屿和大陆之间,贩卖着岛民的生活必需品。
嵊泗海域有一个叫做江礁的礁石。落潮时,它是一个不小的岛屿;涨潮时,它没于海水下,成为暗礁。暗礁是船只杀手,在清代,不知有多少船被它暗算。
这次,考古队发现了其中的一只,它躺在江礁旁的海底,水面下21米。
日复一日的涨潮落潮,不可低估的自然潮汐能量将沉船冲碎。队员潜入海底,看到几块船板,一堆瓷器散落在船板四周,他们捞起了其中的一些。
捞上来的30只瓷碗,多数碎了,完整的几个,看上去做工粗糙,是百姓家用之物。但这并不能否定沉船的考古价值,它们有助于更多了解古代舟山人的生活。
水下55米能见度为零
到昨天为止,共排查了5处疑似文物点,4处在海平面以下20-30米之间,一处深达55米。
枸杞岛附近海水中的3处疑似点让队员们失望了。或查海难记录、古海图,或听渔民们口耳相传,那里似乎“有东西”,但是,疑似点水域搜过了,再把搜寻范围扩大一倍,还是一无所获。“或许强有力的洋流已把文物带走,或许海底淤泥已把它们深埋”。
还有一处疑似点在海下55米深处,队员们无奈放弃,如果硬闯,或许要付出生命的代价。那片海,靠近泥沙俱下的长江入海口,水下能见度为零。
推荐阅读:
考古学家称:香港可以寻根至7000年前
殷祖打造古建行业“航母”
镇江千年粮仓因商住楼盘遭“强拆”专家称“惨烈”
《毋忘香港的根》考古展览将在香港举行
分页:[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