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东:明代古运河船闸现身聊城
来源:山东商报 日期:2010-12-22
在现场看到,该船闸闸口呈南北长方形,船闸整体非常壮观,大量为了固定船闸的木桩也依旧深深地插在河床之下,虽经历几百年的风霜雨水,但依旧保存完好。
“聊城古船闸的发掘,是京杭大运河山东段船闸的首次发掘,也是大运河上完整揭露的第一座船闸。”省考古所研究员、此次土桥船闸发掘领队李振光说。
另外,据考古人员介绍,该船闸设计合理施工精细,这种建造理念即使放在今天,也并不过时。
古人建造技术和质量很“给力”船闸将被“返聘”
谈及聊城古运河船闸,有专家表示,“这古船闸规模大做工精细,而且坚固结实,从明朝修建完毕后直至清朝乾隆年间,一百多年里只修过一次。而随后,又一直使用到上世纪60年代,真可谓精品工程。”省南水北调工程副主任张振国表示,在今后南水北调过程中,这座古船闸将重新启用。
省南水北调工程副主任张振国介绍,“以后南水北调的水会经过这里,我们设计为50立方米每秒。但为了保护这个船闸,如果它承受不了这个水流速度,我们也在河道的旁边准备修建地下管道,从而达到减轻其压力的效果。总之,我们所有的设计都是根据对古船闸保护来制定的。”
考古人员在此次发掘中,也发现了大量的文化遗物。出土的瓷器主要有明清时代的青花瓷、青瓷等。“这也从侧面说明,当时这个古船闸是京杭大运河的重要关节之一,周边城镇或村落也有着非常繁荣的生活景象,民众的生活较富足,物质供给也充裕。”
推荐阅读:
南京西善桥发现明代大墓
朝鲜考古人员发现高丽时期陶瓷窑遗迹
江苏:锡惠公园挖出北宋“船形墓”
陕西青木川古镇获“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称号 分页:[1] [2]
编辑:谢玉建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