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代古运河船闸现身聊城
设计合理施工精细 建造理念在今天也不过时
京杭大运河作为世界上最大最早的人工河,它的原貌和风光会是什么样子?在今天,已经难以复原当年盛况。日前一个明
代船闸在聊城出土,其造型坚固、精细、宏伟,给人带来不少当年胜景的遐想——随着南水北调工程的进行,这座京杭大运河聊城段的土桥闸遗址渐渐露出原貌,勾画了一幅诱人的明清图景。
省文物考古所连同聊城相关单位于今年8月至12月间,对京杭大运河聊城段的土桥闸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遗址位于聊城市东昌府区梁水镇土闸村中,是过去京杭大运河的重要设施。”据现场考古人员告诉记者,这座古船闸始建于明朝成化七年(1471年),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拆修,而直至上世纪六十年代,这座船闸也还在使用。“后来因为各种原因,这座船闸被废弃埋没。
推荐阅读:
南京西善桥发现明代大墓
朝鲜考古人员发现高丽时期陶瓷窑遗迹
江苏:锡惠公园挖出北宋“船形墓”
陕西青木川古镇获“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称号
分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