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句丽壁画墓
来源:互动百科 日期:2009-11-17
高句丽壁画墓-历史渊源
高句丽壁画墓 由于公元4世纪中原王朝已进入魏晋时期,当时佛教已从印度进入中原大地,偏安于北部边境的高句丽民族政权也开始受到佛教的影响。在早期以社会风俗为主的壁画墓的藻井上,考古学家发现了形象非常小巧的莲花。六至七世纪,匠人们开始以修凿平整的花岗岩石为四壁,直接在石壁上作画,色彩效果非常鲜丽,属于工笔重彩。此时的壁画内容多被朱雀、玄武、青龙和白虎“四神”所占据。此外,这类壁画还绘有极具中原文化特征的伏羲女娲、黄帝神农、仙人、僧侣、道士等,表现出丰富的儒、佛、道文化。在此时期,朱砂、土红、石黄、粉黄、白粉以及石绿是主要颜色,色彩比早期要丰富很多。这一时期的壁画,集安有“四神墓”、“五盔坟”四、五号墓等,较多分布于今天的朝鲜境内。此外,在从社会生活为主向以“四神”为主转化过程中,还有一类过渡性内容,时间约为公元5世纪中叶至6世纪中叶,壁画内容以装饰图案为主,如莲花、云纹王字、彩色环纹、龟甲纹。由于高句丽留下的文字资料很少且散见于中国古籍,因此,内容丰富的高句丽古墓壁画成为专家学者研究高句丽历史、文化、风俗等的重要考古资料。经过雨水的侵蚀,脱落与霉变是很多高句丽壁画面临的问题。为了最大限度保护壁画,中国境内的绝大多数高句丽壁画墓已严密封闭保护。为满足人们的观赏愿望,文物保护工作者在壁画墓维修过程中采用了地下廊道和数字视频相结合的技术,游人无须踏入墓穴,即可一览部分“现场直播”的高句丽古墓壁画的美仑美幻。
高句丽壁画墓-壁画内容
高句丽族王室、贵族墓。年代大体从4世纪至7世纪上半叶。分布于吉林省集安县集安镇岭前麻线沟迄长川一带。
高句丽壁画墓 已发现的壁画墓近20座,重要的有角抵墓、通沟12号墓、长川1号墓、舞蹈墓、三室墓、四神墓、五盔坟4号和5号墓等。墓用石材砌筑,封以黄土,也有的封以砾石。墓室有单室、多室之分。墓多早年被盗,墓内遗物多已无存。墓内壁画反映了高句丽的贵族生活和社会风俗,有很高的学术和艺术价值。可分3期:前期壁画多绘于白垩壁面上,以描绘贵族生活为主,如角抵墓由前室、甬道、后室组成。墓室方形,顶部为抹角迭涩构成穹窿式藻井,其上绘日月星宿。墓室四壁绘主人踞杌上,妻妾侍宴,二壮士于大树下奋力角抵,白发老翁依杖观看,车马待驾。壁画运笔朴拙奔放,单线平涂,设色单纯。中期壁画在描绘贵族生活的同时,出现了四神图,如三室墓呈曲尺状,有3室,以甬道相连,墓室方形,抹角叠涩藻井。一室四壁绘宴饮、狩猎、攻城、出行。二室四壁绘力士、武士,藻井绘日月星辰、仙人奇兽、朱雀、玄武、青龙、白虎。三室四壁绘托梁力士,藻井绘飞禽、走兽、莲花等。内容丰富,线条豪放。室内出土黄釉陶器等遗物。在长川1号墓中,还绘有佛像和菩萨像。晚期壁画直接绘于平整的石面上,如五盔坟5号墓为方形单室,抹角迭涩藻井。四壁绘青龙、白虎、朱雀、玄武,衬以莲花火焰网状图案。四隅绘人身怪兽。藻井绘伏羲、女娲、牛首人、锻铁治轮羽人、伎乐天、仙人、日月星辰、龙虎缠斗等。画面点缀鎏金花饰,龙虎鸟兽眼珠均以绿松石镶嵌。壁画色彩浓重绚丽,线条遒劲而又富有变化,装饰富丽堂皇,布局严谨,代表了高句丽壁画艺术的水平,从壁画内容和形式,都能看到中原文化的深刻影响。分页:[1] [2]
编辑:左一峰
|
|
|
|